想要学会写作,阅读是我们的第一课,因为大量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增加写作的素材,没有足够的素材就无法持续的写作,无法持续的写作,就不可能构建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在阅读上我有这几点建议
一:阅读和写作要紧密联系
读和写其实一直都是一体的,写作虽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达到更高的标准还是靠长期的刻意练习。
而在练习的过程中,阅读这个因素会大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写作水平。简单来说,你看什么样的书,对你写作的习惯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以下部分分享了在写作上的不同阶段,需要看什么类型的书增加写作的能力
写作初期,看什么书为好?这里我有两个建议给到你。
01:看你想要模仿的书。
我们每个人在写作之前最好先找一个人去模仿,不是模仿行为,是模仿他的写作风格、文字技巧。
一开始写作会遇到一些写作上的障碍,这时候寻找一个自己可以模仿的写作对象其实是个很好的方式,通过长期阅读拆解他的文章,自己在写作水平上会慢慢跟这个人靠齐。
当然,如果你的文笔已经比较成熟,你的文风已经形成,你对你的文章的专业度有自信,这里不模仿也无所谓了。
2016年我正式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一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去控制我的写作方向,写作的时候也是不知所措,因为我写了太多的软文,写出来的内容比较客观,不适合发表文章。
于是做了一件事情,在很多作者的文风里面挑选出一位未来我觉得适合我写作方向的牛人开始模仿,通过阅读和筛选,我选了卢思浩的作品进行浏览、阅读、并开始进行模仿。
通过对卢思浩作品的大量阅读、刻意模仿、练习,我写出来的文字开始向他靠齐,比较走心,简单,正能量。
每个人在写作上想要做出的突破都不一样,你对谁的文字方向感兴趣,你就去模仿谁。
比如古典老师写出来的内容,就比较客观,对于事件的分析更愿意去抄底底层思维,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大量的长时间的阅读古典老师的作品。
通过长期的阅读和练习,可以让你的文字方向慢慢向你模仿的人靠齐。
如果你一开始对自己的文字未来方向不确定,寻找一个你喜欢的作者去模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02:读一些文笔好的作品
最开始写作的时候,文笔是必须必须要提升的技能。
这里说的文笔包括:表达流畅,句和句,词和词的衔接要到位以及精准用词用句,思维不混乱以及文字使用成熟度等等。
为什么要提文笔这个概念?是因为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要区别于市场大众化的文章。你可以写的不是多么精湛,但是至少你的文章要入得了读者眼。
前两天我遇到这个情况:有一个老铁跟我聊天,让我帮他改一下文章,我拿到这个文章一看直接傻了眼:
他的文章存在很严重的口语化,文章全文的描写逻辑是:我今天在哪里玩,玩了什么东西,然后我想到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于是我去做了。
大家觉得这个文章会有吸引力吗?通篇的口语化和流水账。
我向这个老铁询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写?老铁说他报了一个写作大V的课程,这个大V教大家写作的时候要求大家尽可能的简单化,大众化,口语化,因为只有这样写作才能够吸引更多读者。
这个大V的课程我没有听过,所以没办法去判断对错,但是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的是:
好的文笔,往往是吸引别人的开门砖,而且简单的文字和流水账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只是一种写法上的技巧,而后者是一个作者本身最真实的水平。
两者不可同一而论。用流水账和口语化的文章是吸引粉丝,我觉得这个操作简直太难了。
举这个例子,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静下来心来看看一些对自己文笔熏陶有帮助的作品,不要还没开始起步,就开始追求一些“写作技巧”,而且这些写作技巧还有待考证。
写作前期多看看一些经典的好书,看看那些文字描写比较优美,讲究写作术法的书。
不要一上来就是直接上干货,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种类型的书。因为这类书有可能会激发你的底层思维,逻辑思维,但对于写作文笔来说,这些干货书的涉猎很难帮到你。
我宁愿你去读读优美的句子,读读鸡汤,看看历史读物,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字表现力。
除了读,还有一个方式也可以增加前期写作的功底,这个方法猫叔之前也曾经提到过。
03:读+抄
抄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我最近在抄《扬州往事》作者陈金龙
这本书的介绍就很有意思,它是这么写的:
全书14万余字,宛若一册近代扬州的名俗“画舫录”,一部近代扬州的民风“小百科”。
作者在勾勒这幅全景式的老扬州风俗工笔长卷时,从非官方、非文人的平民视角出发,只作忠实记录和口语白描,没有陷入繁琐考据和主观评议,其性温亦不受主流价值观影响。
当时选择抄这本书是因为:
一:想要更好的了解扬州的历史
二:边抄边读边感受
三:学习文字的使用,找到文字中碧波荡漾的美感。
在前期抄书对写作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抄书的时候要大声做朗读,一边手打字,一边读,这样就可以通过二次记忆,对书本的内容有详细的了解。
这一招,从现在开始就可以用起来~
2:生活中的素材该如何提取
除了阅读之外,提取写作素材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生活素材,生活素材该如何提取?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写作的素材就是我们的生活,但是很多人他就很难将这些素材成功的提炼出来,应用在自己的笔下。
怎么去寻找呢?你需要一个“发散式的思考”。什么是发散式的思考?就是原本你做的可能只有一件事情,但是你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来挖取这件事情和你本身的联系,以及和其他人的联系的一种思考。
掌握这样的思维去做思考,你去寻找素材就真的很简单了。
举个例子:
我在今天晚上花了30分钟时间一共看了22页纸的内容。
这样的一件小事,我们如何通过发散式思考将它变为文章?
它可以是这样的:
1:我看了20页书,里面有句话(或概念)触动我,我要把它分享出来。
2:我为什么要分享这句话?这句话的价值在哪里?
3:掌握这句话对其他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4:为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能否链接到一个名人的故事或者是相关性的故事?
5:总结全文,金句结尾。
大家可以看下这五个点,这五个点其实就是我在30分钟的时间看了22页纸后联想到的问题,这五个问题就是一篇文章的布局,有了这个布局我们可以补充内容完善思考,将文章写的很完整,并且这个文章是有价值的。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素材,关键在于你自己如何看待这些素材,以及如何将这些素材通过发散思维的联想,变成一篇有价值的分享文。
《故事思维》这本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它说:写作是一个技能,它的本质是为了影响他人以及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素材,最终转化为文章都是为了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分享”,通过分享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别人的问题。
记住这个关键词“分享”,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写作的核心就是因为这个词,你在捕捉素材的时候,也要记住“我为什么要写这个素材?”因为它写出来有价值,是值得“分享”的。
同样,我再列举一个更日常的生活素材,通过发散式思维的思考,看看这个素材能怎么写?
素材:中午,我烧了一道好吃的菜
如果就是这样一句话,就是这么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生活例子,如果把它写成文章,写出来的同时,还附带价值?可以尝试怎么去写?
我会这样去写:
1:这个菜如何去烧,烧这个菜要注意什么问题?
2:为什么选择烧这个菜?这个菜对“我”来说有没有特别的故事?(有就有,没有就不写)
3:通过做这个菜,是否有一些感悟?
4:感悟的内容是什么?(比如:做菜如人生,精美的菜都需要用心烧,放材料的时间和火候都要掌握好,我们做事亦是如此,唯有用心,才能做好事情,做出更多对你人生有用的“菜” )
5:总结,由小变大的价值观的总结。
你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素材,这个素材就是我们每天的吃喝,你写作寻找不到素材,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就在于:你对于生活的小事,缺少关注和思考。
如果你有心,并且又善于思考,你其实可以发现你每天都可以至少输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你的所见,你的所闻,你的思考,你的感悟,都可以成为你笔下精灵,漫步于纸张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