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蔡康永是大家公认的非常有感受力的著名主持人,他对人们在朋友圈的各种表现观察入微,比如他在采访中提到:有的人从不发朋友圈,有的人发一张自拍要修图一个小时,也有人发的都是和自己孩子相处的真实生活,另外一些人的朋友圈全是通告清单,然后抱怨说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
上面种种朋友圈百态,相信大家翻翻自己的朋友圈,都能找到对应的人,好像朋友圈展示出来的形象都是包装过的,于是我们发出疑问:朋友圈里都是压抑的自己吗?
02.
说说我自己吧。
我属于基本上不发朋友圈的那一类人,这并不能说明我就是一个消极闭塞的人。一个是我比较忙,本身也不太喜欢把太多时间分配在社交上;再加上微信是中老年大叔大婶们接受度最高的社交软件,我这个人又喜欢时不时皮一下,发上一条消息,七姑八姨们难免轮番轰炸,为了避免麻烦,渐渐就不发朋友圈了。
我不发朋友圈,不代表我不看朋友圈,相反,我非常喜欢查看朋友圈,尤其是我一位初中同学的朋友圈更是经常地看。这位姑娘在初中的时候就显得特立独行,长大以后果然不走寻常路。自从她在国外念完设计类学科后,就过上了每年工作半年拼命赚钱,然后辞职,另半年满世界旅游的生活。她把她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城市,每一处风景都做成了配上文字的精美照片集,直播在朋友圈里。
她过着我梦想却无法实现的生活,去过了许多我憧憬却不能到达的地方,我常常一边看她的朋友圈,一边暗自想:我也要加油啊。
03.
有人会说,不是每个人都像我那位初中同学一样拥有光鲜亮丽的生过。就像蔡康永先生提到的,有的人会为了发一张照片去修图一个小时,周边的熟人知道他们可能过得不尽如意,因此他们的朋友圈显得很虚假。
其实我那位同学的朋友圈,一样是包装出来的。她把半工作半旅行所面临的,来自家庭和经济上的压力隐藏了,她把一个女生独自背着巨大的登山包,杠着大钢炮翻山越岭的危险隐藏了,但这并不妨碍朋友圈里那个独立勇敢,开朗积极的她深深地打动了我。
即使一个相貌平平的女生,也会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于是她努力找角度去拍一张好照片,认真修图,最后发到朋友圈,有点忐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点赞。也许你会暗想:这也P得太夸张了,本人比这丑多了。这可能是事实,不过如果是我,我还是会顺手点个赞,因为每个赞,都是对这个想要变美的姑娘的肯定和鼓励。
04.
所以,我觉得不能把那些为发朋友圈而认真修图,或者总是发一些所谓鸡汤的人判定成‘压抑而不敢面对自我’。
很多外地求学的大学生,在学校受了委屈,含着眼泪,发的朋友圈仍然是“今天食堂的饭真好吃。”“同学们都很好。”这样的鸡汤。为什么?只为了在远方牵挂着的父母,看到朋友圈能够安心。
刚踏入社会,连每月房租都发愁的小白领,偶然受到邀请在很高档的餐厅吃饭,拍图片发到朋友圈,一定是虚荣吗?会不会暗暗下定决心激励自己,要加油,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我觉得现在的社会舆论过度的强调释放自我,但人作为群居性的种族,免不了要进行一番自我包装。
我们需要释放的出口,同时也需要展示的橱窗。
朋友圈里那个美好的形象,不是压抑的产物,而是在告诉世界,我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