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70后,和同龄人聚会聊天,基本都是下面的话题:
聊孩子:成绩咋样?在哪上学?
聊工作:在哪个部门?忙吗?
聊老人:身体咋样?负担重不重?
聊自己:老了,身体在走下坡路。
......
最后,归纳聊天的中心思想:什么都是浮云,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最重要。
OK,非常到位。如今的人们,都认为应该把身体放在第一位,看来健康意识是真的提高了。
且慢!虽然归纳总结到位,但接着保养的话题往下聊,你会发现,保养的方法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健康哲学,而且谈论起来,头头是道。
总结一下,在“保养身体”这个问题上,有以下几个版本:
原生态版:奶奶教导的套路:别累着,少着凉,别生气,多吃点好的。
唯药是从版:有点不舒服就吃药,把健康交给医院。没有健康意识,也不去改变生活习惯。
养生信徒版:关注养生节目、养生文章、养生专家,把学来的观点视为生活准则,严格遵守,并热心指导家人。
至尊VIP版:花几千元办养生年卡,定期享受拔罐、刮痧、按摩、药浴、足疗等贵宾服务,美其名曰投资健康。
劫后余生版:被扣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帽子后,决定痛改前非,谨遵医嘱,但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病情稳定后又恢复常态。
健康达人版:学习健康知识,懂得医学常识、膳食营养、运动机理、心理学等,勤于实践和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并高度自律。
和各版本的人士聊天,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信奉自己的健康哲学为真理,并且感觉良好。
-2-
虽然,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没有标准答案,但如此迥异健康观念,足以说明,很多人在假装保养身体。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受各自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影响,导致最终形成的思维、理念和心智模式也各异。在保养身体这个问题上,呈现的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不管我们的照明灯烛把光线投射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的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黑洞…… ——法布尔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己的认知局限里,永远看不到照明圈外的世界。
那些自以为正确的健康观,不过是我们自己世界里的主观信念,并不是真理。而且,困于认知局限,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我们很难分得清。
为什么这么说?
大多数人,成人之后,迫于生存压力,容易满足现状,对深层次的知识技能不再产生探索的欲望,不愿意再去光束以外的地方探寻未知。
即便在健康这件大事上,也会死守自己的逻辑,很难被改变。
确实,探索未知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突破它们,需要学习、思考、实践、试错、悟道、而且反人性,这太痛苦了。
所以,很多人在认知问题上,是不是真理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只要这个答案能够逻辑自洽就好,没必要再深究。
-3-
所以,我们一直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自己认为保养身体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有的人,你劝他戒烟,他会说,人家百岁寿星也抽烟。他不会深层次去思考,人家除了抽烟以外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在基因、环境、心理、饮食、运动等因素上,你和人家有没有可比性?
当一个人本着一种信念的时候,就像被蒙住了双眼,只做自己相信的事情,能够轻易做到的事情。
比如腰腿关节病,你告诉他,做肌肉功能锻炼比吃药更管用,他不会信。因为肌肉锻炼需要学习,需要坚持,需要毅力,他畏难,他做不到。
所以,他更愿意相信,只有吃药、理疗才最管用,所以不厌其烦地跑医院开药、烤电、按摩、或者去养生馆享受VIP服务。
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并且很难听进他人的劝告,改变自己的观点。
——《影响力》
他们会大谈特谈自己的方法和经验,是多么有效,多么有意义,言之凿凿用以抵挡别人的观点和劝说。
想一想你身边迷恋保健品的那些人,看一看那些诋毁中医是伪科学的人,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那些方法和实践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他们一定会找出一大堆客观因素作借口,用以维护自己观点的正确。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说服他人改变,但收效甚微的原因。
愿我们能做一个求索之人,在健康问题上,多一些学习,多一些思考,让求知欲牵着我们将灯亮照的更宽一些,更广一些,再宽一些,再广一些。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