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看看你,玩具又弄得满地都是,赶紧收拾一下,要不然都没法走路了”
“妈妈,你帮我收拾吧,我忙着玩呢。”
“妈,看到我的羽毛球拍了吗,我要下楼去打球。”
“你自己放哪里了?到处乱扔,找不到还着急,你这孩子……”
“妈,你今天上学时候怎么没有提醒我带笔袋,还是跟同学借的笔。”
“妈妈昨天不是提醒你,收拾书包了吗?”
看这些对话,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都是家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对话,对话里面体现的是孩子或者是懒惰不想行动,或者乱扔乱丢没规律,或者是所有的不好对父母进行埋怨,这些不应该是孩子对父母的要求,这些本应是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内容。
孩子这种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过于依赖家长寻找或者迁就父母行为,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原因,还有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造成的误会,一般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父母过多干涉
孩子年幼,父母怕孩子受委屈,就给与孩子各种的帮助、支持,看到孩子磨蹭、慢吞吞,忍不住的插手帮忙,最终孩子体会到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看不到的是父母为自己做的所有的工作,反而把这种享受当成了理所当然,失去了锻炼独立的机会。
孩子自我享受
孩子并不会偷懒,但是受他们自身年龄特点影响,以及随着自己慢慢的接触世界,开始转动脑筋,采用自作聪明的方式逃避独立,比如收拾房间有妈妈,比如需要什么爸爸准备,这些的前提只需要告知他们一声,父母就给准备了,根本无需做任何的参考。
孩子的习以为常很多时候是父母的辛苦忙碌,但父母是否反思,孩子本来是不是可以做到自我管理的,为什么家长一定要用“帮忙”的方式进行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这么小,不用急着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其实不然,很多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因此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中,作为一个领导,必须具备自我管理能力,领导只有严以律己并以身作则才有资格要求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要求,可以说培养强大的做管理能力是培养领导才能的第一步。
当孩子具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应的教育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更不会出现哪些伸手党、张口党之类,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早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可以通过这几点。
教会孩子自理
能否在生活中管好自己,这是自我管理能力中首要一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教他们打理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应该做的事,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安排自己的生活。
很多爸爸妈妈感觉孩子年幼不忍心让他们做,其实不管年龄大小,他们都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自己洗漱、穿衣,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铺床、叠被,再大一点可以自己洗衣服、做饭,引导并教他们去做这些事情。
人民日报曾发布过《儿童家务年龄对照表》,从9个月孩子自己拿汤匙开始就走在自己做事情的路上,更不用说越长大所能做的事情越多。当然自理也是针对于孩子自身年龄特点设立,家长不能过于像军事化一样让孩子因为自理受到伤害。
教会孩子自我控制
控制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能力,能帮助孩子保持进取心,学会管理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父母在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就需要给他建立一个是非好坏可否的标准,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对他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他的内在要求和自己的行动力,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他自我管理能力。
给孩子管理机会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家长要大胆放手,给孩子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不要事事都帮孩子安排,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如何做,从而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父母都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孩子总是由不熟练慢慢转化到熟练的过程,爸爸妈妈需要给孩子多一些时间,更需要多一些放手,孩子才会做好自我管理,也才是迈出领导力的第一步。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