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他是一个彻彻底底实实在在的凡人。他的诗词歌赋如此之多,他的轶事典故如此普及,让我们这些比他晚来到世界上将近一千年的人,几乎可以零距离接触他。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纵然病逝于常州,可苏文忠之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四川眉山是他的出生地,这个号称“人文第一州”的地方,整个两宋出了八百八十六位进士。可只苏轼一人,便让其他人全部黯然失色!
他身上一个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荟萃一身便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勾心斗角利害谋算与他格格不入,他完全可以随波逐流,但他绝不会这样做。
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或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如“春鸟秋虫”之声。不忮不求,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则一概置之度外。因是之故,直至今日依然备受热议。
他笔下的世界尽然是他的本性,虽胥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发乎内心。近来不少人神话苏轼,仿佛他无所不能,归根结底终究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迷失了踪迹的我们,对于回归真正自然做法的新奇。
二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若不是宋太祖“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也就不会有如今口口相传的东坡了。一百零三天的狱中生涯,其实杀死了苏轼,但也正因此成就了东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苏轼再次被卷入了新的风云中。当时金陵人王安石见西北二边用兵,财用匮乏,要行青苗法令。翰林学士苏轼对此事大不认同,上书说他蠹政害民。
谁曾想,介甫这人早就暗中勾结了御史李定等人,劾苏轼个赋诗讪谤。倘若此事大功告成,必致主上震怒,置之死地!
李定早就和王安石沆瀣一气,定不会说半点苏轼的好。什么“章句腐儒骤登清要”、“志大言浮,离经叛道”,饶是无罪也说得头头是道。这李大御史腿那么一跪,头这么一磕,嗓子一清神情一正,拿着苏轼的无心作挑起了有心的毛病。
“且如《题古桧》云:‘根到九泉无屈处,世间惟有蛰龙知!’陛下您飞龙在天,可这苏轼却求地下蛰龙。陛下您下发钱本以业贫民,这苏轼就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您兴水利苏轼就说:‘造物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如此之类尚多,还望圣明早加显戮,以息怨谤,伏侯指挥。”
好一个黑白颠倒,明明白白赞颂他人高风亮节的诗歌,从这人嘴里吐出来,倒成了苏轼的不是。这宋帝听了这话,脑子里全然都是苏轼的错了。
这“论新法而短毁时相,托吟咏而讪谤朝廷”的高帽子立马就给扣在了苏轼头上。宋帝一怒,便下旨令廷尉司将苏轼拿问。
苏轼纵不是神人,也绝不是庸人。一看廷尉司来势汹汹,整件事来龙去脉自己便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下了这大理狱,可就只有死路一条。
呜呼,翰林风月,京洛山川;洞庭烟雨,金谷莺花。何等志气啊!今日竟这般境地,可悲可叹!
悲的是苏轼的处境,发出叹息的却只有我们。东坡居士若无才学,又怎么做得了翰林?
万顷潇湘,
九天星象,
长江浪。
吸入诗肠,
都变做豪气三千丈!
见了皇帝,接了谪令,又能怎样?这样就能打倒他吗?不可能!论豁达,整个华夏五千年来又有几人能与苏轼比肩!他只是深吸了一口气,骤然睁开眼。
那眼中闪过溢彩的流光,仿佛有日月星辰在深邃而神秘的世界中旋转。宋帝看着这眼神,心里也难免发憷,一时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谢吾皇不死之恩!”苏轼开口了,声音低沉而响亮,大殿也受了共鸣随之晃动:“陛下,臣蒙知遇,欲竭愚忠。见王安石一心变乱成法,臣上万言书谏诤。今日,反受贬谪……”
说到此处,苏轼把眼一闭,可气势却不减反增。
“兀的不屈死忠臣义士呵!”
宦海沉浮,从此时开始才让苏轼变得完完整整,让他骨子里的灵性觉醒出来,让那有趣的灵魂挣脱束缚释放出来。心境圆满,忧愤化作青烟抛在脑后,随即烟消云散。大爱与豁达,这难得的精神,终于完成了苏轼。
万言策上君王,
一骑马度衡阳。
索离了三岛蓬莱,
直走遍九曲沧浪。
学不的李太白逍遥在醉乡,
参破了韩昌黎夕日贬潮阳。
直到此时,宋帝方才缓过神来。脑子里也清楚的多,可事已至此,收回成命恐自己落了笑话,只能说:“卿既遭御史台劾论。祖宗之法,朕不敢违。卿……”皱了皱眉,轻叹了口气,宋帝语气弱了很多:“卿姑去,不久即诏还也。”
在历史和政治的不可知性面前,我们的确无法说宋帝做的就一定是错的,但我们绝不要认为宋帝做的就一定是对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皇帝,古往今来多少人已经做了证明。
有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有人“打得了江山,坐不稳金銮殿”。想必对于这一点,苏轼也清楚得很。
今日有曾参难免投梭诳,
今日有周公难免流言讲。
本是个长门献赋汉相如,
怎做的东篱赏菊陶元亮?
宋帝好像也觉得不好意思,可君主最大的特点,就是知错改错却决不能认错,他于是只能说:“卿虽远行,与在京何异?况四海之内,皆归一统。卿不必怨朕,亦国法之不得已也。”
对此,苏轼只会“呵呵”一笑。何异?这不是废话是什么!宋帝也低估了此时的苏轼,在真正淡薄的圆满的心境面前,一切得失都没有意义,又怎会怨恨他?
“陛下法令严明,臣岂敢怨?”
臣折么流儋耳,
臣折么贬夜郎。
一个因书贾谊长沙放,
一个因诗杜甫江边葬,
一个因问李白波心丧。
臣觑屈原千载汨罗江,
便是禹门三月桃花浪。
一旁张方平丞相悄声对苏轼说:“苏学士。今主上宽宥,虽折官南行,毕竟保全性命。且莫引证古人,多言反倒成了罪责啊!”
确是忠告,然而,张丞相并不了解苏轼。
“张大人,您想错了。大丈夫生在世间,忍垢何为?”
生,只求行事无愧于心。他年若死,便留衣冠冢。
“罢了罢了,哈,则今日拜辞了圣驾,别了丞相,只索长行也!”
不入虎狼群,
躲离鲸鲵浪。
直贬过滔滔大江,
不信行人不断肠。
这里有当途虎狼,
那里有拍天风浪。
欲过水云乡,跳出是非场。
不知过了几日,苏轼将到黄州。这天下着大雪,瘦蹇颠仆。黄州的地方官马正卿在家看着窗外,心中满是惆怅:
“忠臣烈士,多遭奸回之手。况苏学士大名远近钦慕,我何不领着家童担着酒果,劝他饮一杯,稍敌寒威?这世道,奸党油嘴滑舌蒙蔽朝廷,好人难做啊!”
果不其然,苏轼正和他小儿子一起在前往黄州的路上。风寒雪大,两人确是衣裳单薄。走到苏轼身边,他抓了抓父亲的手,说:
“老爹,下这等大雪,风又紧,你就不冷吗?”
听这问题,苏轼哈哈一笑:“早是水杳山长路远,那更雪冻风寒云卷。呵冻手,耸双肩,只索向前!”
这小伙子大声打了几个喷嚏,随手一抹,接着问:“老爹,我听他们说你学问高,可怎么遭到了贬谪?不知道上古的贤人君子和老爹,有几个相似?”
听这话,苏轼笑的更开心了。
文章似韩退史,
运笔如司马迁。
英俊如仲宣子健,
豪迈如居易宗元。
不能够风吹章表随龙去,
可做了雪拥蓝关马不前。
浅谈整个中国文化,先秦诸子百家占五分之一,唐朝诗人占五分之一,元明清合占五分之一,默默发展的历史占五分之一。而苏轼一人,就构成整个文化的五分之一。
这是一个传奇的名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听到都会会心一笑的拥有神秘魔力的名字。
风骚如杜少陵,
疏狂如李谪仙。
高洁如谢安离远,
德行如闵子颜渊。
为不学乘桴浮海鸱夷子,
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
纵然寒森森朔风失留疏刺串,纵然舞飘飘瑞雪踢良秃栾旋。纵然不知道前路几何,可他从不烦恼。慢慢捱将去,总能到的!
远远看到两个人影在寒风中虽然隐约但看步伐坚定,马正卿急忙迎了上去:“老夫马正卿,闻知学士远来,在此久等。如此大雪寒气逼人,还请痛饮一杯,以敌寒威!”
“哈哈哈哈哈,念苏某不才,朝廷斥逐。敢劳远迓,多感厚谊啊!”
苏轼也不含糊,几杯美酒下肚,便觉浑身充满力量。
“老夫久闻大才,敢求佳作见教。”
晃了晃头摇了摇酒杯,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苏轼说:“哎,大人,喝酒咱就好好地喝酒,可别提什么诗了哦。我这如今,正是因为是个受贬谪。酒债是寻常事,诗病是平生怨。你说我要不是为了做的这诗,怎么就跑到这儿来了。”
“您此番遭贬,多少冤枉苦楚,天下人都清楚,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肯定不久就还朝重用。”
冷冷清清多多少少,是是非非万万千千。
破炉温浊酒,白眼望青天。
“不过您这样想啊,平常紫萝袍白象简,体验一下葛巾野服不也别是一番体验嘛。”
朝朝暮暮欢欢乐乐,反反复复凄凄患患。
黑甜一枕睡,灯火对愁眠。
“哦对,大人您拖家带口远谪至此,朝中毕竟还有不少旧友,可别忘了常常寄信回去。您平安,他们也安心不是。”
橘绿橙黄山高月小,南枝惊鹊衰柳鸣蝉。
不愁远害,不陷危机,不纳高轩。
卧雨眠烟,席地幕天。
小窗茅屋疏篱,粗羹淡饭黄齑,破帽歪鞋布衣,又能怎么样?人生一世风风雨雨,怎样面对这未知的艰难险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而东坡居士,用他丰富的人生,给他所有的后辈们留下了极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
来到黄州第三个春天,他写下了莫听穿林打叶声。
人生总有风雨,但只要内心淡然,就无惧风雨,我们何妨在风雨中潇洒自在地吟唱,人生终究不过求个心安,只要一具蓑衣,便可逍遥地度过风雨人生。
也许曾经我们觉得迈不过去的坎,日后再回看,也不过如此,曾经的痛苦快乐,终究在时光中化成一丝淡然的回忆,那人生是风雨还是晴呢?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轼应该感谢王安石。因为没有他就不会有苏轼。王国维曾评古代四大诗人:屈原、陶潜、杜甫、苏轼。苏轼是最饱受争议的那一个。不是因为他不够资格,正相反,他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天骄,不容于腐儒的眼界。
苏轼绝不是神,淡然的性格背后有太多隐藏的东西。儒学塑造了一个平凡的他的身体,一个忠于朝廷的意志;老庄的道让他的灵魂不受躯体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佛经则让他真正的脱离混乱的喧嚣。不是超然世外,不是消极避世,但是你绝对找不到任何说法去再打垮他的内心。
也许,苏轼的人生对他来说刚刚好。鲜明的阶级性可以给朋友鼓足加气,但一时意气听信敌人一面之词只会让拥护他的人心寒。苏轼的才情放在文章上面,带给我们的是诗词歌赋,让人心旷神怡。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苏轼才是最好的苏轼。因为贬谪,可以寄情山水,可以畅游天地,纵然神明,有几人能比得上东坡居士对中国人的影响力?
大家爱苏轼真的是因为他是个凡人,他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正是因为他是人,拥有普通人的感情与缺点,他的喜怒哀乐最能引发我们每个人的共鸣,他的情感才能引起我们每个人思绪。
我们读苏东坡,学苏东坡,赞苏东坡,叹苏东坡,都是在与他神交,那是一个与我们一样的凡人,也是一个我们都向往的榜样与自己。
可以在我们喜时,与我们吟啸徐行,可以在我们悲时,一起去依杖听江,可以在我们孤独时,陪我们看那山高月小,可以在我们最无助之时,用他的经历对我们道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当然,在我们享受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在我们沉浸在安逸又幸福的生活时,他又会用他的事迹,用他的诗,用他的词,用他的文,给我们的世界增添一份绚丽的色彩。
这是他给予我们的礼物。
东坡从不用被神化,他的可爱,正是因为他和我们一样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普通的人虽然他比我们每个人都优秀杰出,虽然他比我们每个人都旷达洒脱,虽然他比我们每个人都命途坎坷,但他永远在那里,随时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随时可以成为我们自己。
既然我们是人,既然我们拥有一颗心,那么物与我皆无限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许我们不自觉放低了凡人的衡量标准,陷在名利挣扎因为得失而牵绊的我们是无法与苏子相提并论的。
我们常因身边的人、身边的物,来了,走了,而喜,而忧。
反观苏轼,他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与他相识的人,也多半过着四海漂泊的日子。在杭州做官时,老友钱穆自绍兴而来,途经杭州,略作停留,又要启程河北。送老友至江边,离别之情忽上心来,但是他却说,人生好比一家旅馆,你我都是其中过客。
其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过客,不要过分执着于聚散得失,珍惜当下就好。
也正是这样,他承认自己一个普普通通人生道路旅行者的身份了——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