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本好书慧园书屋(收༵录༵原༵创༵)晓书馆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读《一生俯首拜阳明》所感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读《一生俯首拜阳明》所感

作者: 文武jin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09:40 被阅读60次

            读完陈正侠所著的《一生俯首拜阳明》后,在合上书的那一刻脑海里闪现了王阳明的临终一幕。自知将去的王阳明,叫来了弟子周积,安详地微微一笑,说“我走了。”周积泣不成声,问“老师,有何遗言?”他说了撼人心灵的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景此情此言,让人洞然理解了他非凡的一生。其所想即是其所言又是其所行,内即外,外即内,知行合一。身心外界浑然一体,皆为人现,皆为人见,实现了他年少时的初心,了无遗憾,如此光明,何须再言。

            王阳明年少时的初心是什么?12岁那年,他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师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他摇头说“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为了这一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初心,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去思考和行动,经历了迷境、逆境、困境、险境、绝境,后来在绝境龙场,悟道进入了圣境。

            龙场悟道他悟到了什么?在野兽野人横行的蛮荒之地,年近四十的王阳明没有了日夜相伴的书籍,不得已而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枷锁,只是静观其心,数日之后,某日半夜他从自制的石棺中跃然而起,喃喃言语,说着令后世幡然醒悟的心学理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读《一生俯首拜阳明》所感

            心即理。“人心本与天地万物相通”,心本来是能知晓一切,无须外求。只是心不正时,会因私而失去洞悉全局的能力。要恢复不正之心知晓一切理的方法是——“正其不正,便归于正”,也即致良知。

            致良知是“正其心”的过程和结果,人非圣贤,在世俗生活中,因一念之动,或善或恶,既有慈悲之心,也会有私意障碍。在这个过程中,发扬慈悲之心(良知),去除私意障碍(正其不正),就是致良知。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对信息大爆涨时代的现代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第一,王阳明认为知、行是一体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和行的内容是一致的,就是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想法,并按照真实想法行动,内外如一,非常清晰纯粹;而不是分裂的两张皮——表现为不自知的自动化模式或者自欺欺人 。第二,行是以知为开始的,也就是起心动念便是行,不要认为念头和思想没有影响力,念头思想跟行为一样都具有实在的影响力。第三,真正的“知”一定是自己用行动实践所体证过的“知”,没有用行动实践过的知是“假知”和“不知”。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也是说经行动实践体证过来的知识,它才是真正具有力量的,否则从书中、别人的嘴中、互联网中所看,所听来的知识都是虚假力量,不堪一击。

            龙场悟道“立言”之后的王阳明,开启了立德、立功的开挂人生——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广西剿匪,留下人生辉煌业绩。尽管如此,相对于这些被世俗认可的功名利禄而言,他还是更看重心学的教化作用,在他竭尽全力教化人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时候,他感到了些许无奈,发出了“撼山中贼易、撼心中贼难”的千古感慨,可见正人心之难甚于擒贼。

            圣贤之路,青衫磊落。生而为人,“须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立身其中,须大作一个人”,在人生无数次的内心之战中做常胜将军。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读《一生俯首拜阳明》所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芬芳的涟漪:美文欣赏。:+1::+1::+1::+1::+1::+1::+1::sparkling_heart::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
      • 舒文shuwen:“须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立身其中,须大作一个人”!

      本文标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读《一生俯首拜阳明》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vu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