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教今天学生的方法和教过去学生的方法一样,那我们就剥夺了他们的明天。——约翰·杜威
21世纪,我们的学生应该为我们生存的时代而学习,我们需要的不再只是知识内容的学习,我们需要的是在教育中能获取适应时代,引领时代以及创造时代的思维技能。
01 为适应性而学习
有人说,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育。近几年,教育部对于全国的中高考频出新方案,可窥我们的国家在迅猛发展的时代面前,在教育和课程设置方面上也一直在做不断的思考和调整。
当今时代,孩子们需要知道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在剧变的时代面前,是否能够持续地为孩子提供日新月异的知识、技能和品质,是否能够培养孩子具备可靠的能力和探究技能,以使得他们在不确定性、多变性和模糊性日益增加的世界中找到自我之路?
一个世纪以前,教师可以期待他们教给学生的东西足以让他们受用终身。今天,社会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做好准备,迎接还没有创造出来的工作,使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尚一无所知的社会问题。
因此,教育成功不再是对内容知识的复制,也不是一个为未来做准备的线性过程,而是要将我们的所学外化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简而言之,世界已经改变,它对你的回报不是因为你的所知——搜索引擎无所不知——而是你用所知做了什么,你的表现如何,以及你的适应性如何。
02 为多样化而学习
较之以往,如今的人类社群更依赖于多样化的才干,而非单独的一种能力。
目前的教育体制不是为了迎合当今挑战而设计的,而是为了满足上一时代的需求而发展出来的。当今世界的主要分化就在于此,为了弥合这种分化,教育需要一场转型,倾向于发展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交流和合作,倾向于传授现代知识,包括辨别与利用新技术潜在功能的技能,倾向于培养性格品质。
传统上,我们处理问题的手段是将问题分解为易管理的零碎部件,然后再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今天,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综合迥然不同的部件来创造价值。这种教育要求我们具备好奇心和开放思维,还要求我们熟悉和接受其他领域的知识,将貌似不相关的观点连接在一起。如果我们终其一生仅学习一门学科,我们将无法想象节点中潜藏着新事物的爆发力,更无从将这些节点连接在一起。
史蒂夫·乔布斯说:“技术本身是不够的……技术与艺术和人文学科联姻,方可唱响我们心中的美妙之歌。”
03 为创造力而学习
最近的研究显示,创造力是许多知识与技能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科学思维,创业精神,设计思维,还有数学。
首先应该加强美学教育。美学是各种创造性工作里的一股强大力量,不只对音乐家、诗人、舞蹈家和设计师成立,而且对科学家和数学家也成立。
另外,保护并激发想象力。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相信至少在一个方面,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存在着根本性差别,那就是我们拥有想象力,因此我们必然拥有无限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我们现在知道和理解的。而想象力包括整个世界,包括我们将来知道和理解的。”
创造力涉及把想象付诸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力就是运用想象的能力。
一旦人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媒介,就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创造优势,真正地成就自己。未来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就能让他们遇见最好的自己。
简而言之,目前学校课程一直关注内容知识的学习,但是来自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学生有必要在内容知识和技能、性格品质、元学习策略这三者之间保持平衡的关系,因为技能可将内容知识应用到真实的世界中,性格品质可形成动机、顺应力和社会或情绪智商,元学习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成为善于反思的、自我指导的、专家式的学习者。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和写作,而是不会学习,不会忘却和不会再学习的人。”
如何成为富有效率和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世界的持续改变,使得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需要为我们生存的时代而学习,如此才能在时代中实现自我定位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