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哲思想法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八天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八天

作者: 凌云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22:42 被阅读8次

    《论语.学而篇》第十二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解析:

    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不能解决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今天这一章,在解析完的那一刻,我就想直接忽略它。

    看见我这么说,可能有人好奇,这一章怎么啦?有什么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因为这一章里提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概念“礼”。

    儒家提倡的五常之道“礼义仁智信”中"礼"被放在了第一。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中“礼”由始至终的贯穿其中。

    打开字典来查一下“礼“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如下这些说法: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 ,如婚礼,丧礼等。在这里是一种仪式的呈现。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如礼教,礼治。在这里是一种规范规矩的呈现。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如礼让,礼遇。在这里是一种态度和行为的呈现。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 :礼物,礼金。这里是一种物品和价值的呈现。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在这里又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

    6. 姓氏。在这里成为了一种人文的传承。

    这上面的任何一项关于”礼”的解释,如果要展开来说,再引至文中观点,估计我能写个学术论文拿去发表了。这工程实在是浩大,教我如何不想逃避呢?

    可是,翻过去再翻回来,觉得有些东西不说一下好想又不太对。思来想去,就拣重点的说吧!

    生活中,有时候看着朋友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我都常常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见了人要主动喊人,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别人给东西要说谢谢,吃饭的时候要等长辈先动筷子,吃饭不要多说话,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端着碗,拿筷子的姿势一定要正确,夹菜不能在碗里翻,吃东西不能有“吧唧”声,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给长辈再让给弟弟妹妹,跟小朋友一起玩不能打架吵嘴,大人说话不能插嘴,长辈问话一定要回答,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女孩子不能笑得太大声,说话要轻言细语,逢年过节不准哭,遇上白事不能笑,去别人家做客要主动帮忙做事,不能和长辈还有老师顶嘴,别人送你礼物要记得回礼......,时时要注意礼貌,事事不忘客气,人人方能和气。

    在记忆里,类似这样关于“礼”上的念叨,我们从小都没有少听,已经分不清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客气,只知道只要按着这样的要求去做,就不会得罪人,也不会招来别人的讨厌,更不会让父母训斥,日子会过得太平。

    今天看到这里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深以为然。我们从小到大不就是在这样的教导中熏陶教育出来的吗?处处以礼相待,万事以和为贵。

    于是,华人的社会里特别讲究要和气,遇上什么事都以不伤了和气为底线的去思考,有时候甚至宁愿委屈自己。

    因为从小在关于”懂礼“的教育中,有一个这样的说法是被大人们强调的。为什么要懂礼?因为懂礼就可以讨人喜欢,就不会被人讨厌。

    当然没有人愿意被人讨厌,但是中国人的不被讨厌里还潜藏着一个目的:讨人喜欢。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也没有发现这个理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我工作了很多年之后,我渐渐的发现了,这是一个多么害人的潜意识引导。

    小蒙是公司新来的文员,负责每天在考勤的打卡机旁边监督打卡的情况。公司每个人上午下午一共要打四次卡,公司明文规定:不可以代打卡,小蒙也知道这个规定。可是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她就发现有些办公室的同事,每天都是一个人过来帮全办公室的人打卡,有些甚至是主管带头。

    小蒙是新人,不敢得罪大家,只能轻声的说:“这样不行啊!被发现了,我会被炒鱿鱼的。”一个老员工跟她说:“反正也没迟到早退,一个人都打了,跟大家自己打区别不大,还省得排队。你不出声,大家都方便,你又是新来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大家都会喜欢你的。之前那个文员就是因为老是叽叽喳喳的,被大家孤立了,干不下去辞职的。”

    几句话,把小蒙吓住了,刚找的工作可不想丢了,可是这样纵容那些人,如果被发现了自己也还是会丢了工作的。纠结中,小蒙想,如果那些人有良心,不帮迟到早退的人代打卡,只是帮正常在的人打个卡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自己是新来的,跟大家把关系搞僵了也不好。在公司不讨人喜欢的话,就很难和群,上班也就很没意思了。凡是以和为贵才好,不要像前任那样丢了工作。于是,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天下午临下班前,公司副总突然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部人要参加,集合后发现财务办公室的小张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在公司。副总当场了解了情况,下午没有人见过小张,他当天没有外出任务,行政那边也没有请假条,但是小张的考勤卡上却有下午的上班打卡记录。所有的一切瞬间不言而喻,本来一个关于新品上市的讨论会,临时增加了一个主题:纪律整顿。

    小蒙在会上遭到了严厉的批评,连带她的上级一起挨批。第二天的后续调查中,为了说明情况,小蒙坦白了公司现存的考勤代打卡情况,最后,公司副总亲自发文,公司一大批人都收到了警告,最后小蒙还是得罪了大家,不久也还是辞职了。

    那一天,小蒙上最后一天班,中午吃过饭,我坐在前台和她闲聊。说起要走,她也觉得很不愉快,她说:“我还以为每个人都有个最基本的底线,我方便了他们,他们最起码不会做旷工这样的时来害我,谁知道他们这么没有良知。我一个新来的,本来希望能够和大家好好相处,和和气气的,我也不想太较真了,让人不喜欢,谁知道最后搞得这么不愉快,早知道当初就不应该这样,现在自己又要去找工作了。”

    看着她当时的无奈,我突然意识到,她为了讨人喜欢,错误的理解了要如何与大家和气相处。而且这也是很多人的思想里存在的误区。

    人与人之间固然需要和气交往,但是不代表要牺牲自己的职业操守,也不代表要违背自己的内心意志。我们礼貌待人的目的也不是讨人喜欢,而是让自己变得有修养,行事有度。

    用合适而且恰当的方式对待他人,并不代表要为了获得对方的认可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只是因为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因为,需要你接受我,我就要接受你越矩的行为。不能因为不想与人产生分歧,就可以放低自己的标准去接受对方的无理要求。

    像小蒙这样抱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去容忍别人过份要求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做管理,面对一些不听话的员工,尤其是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人,总是且退且让,结果导致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有些老板,对待一些在自己公司里任职的亲人时,也会出现这种为了避免产生矛盾,而容忍对方一些不规范的工作行为,结果也是让公司的管理工作很难做好。

    很多以和为贵的背面都是希望对方能够体谅一下自己的苦心,也希望对方能够心存良知,不要太过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你越是隐忍,对方就越是变本加厉,局面陷入困境。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真的说得非常的对,与其期待别人的良知,不如自己准备好良制。能够用礼貌良心解决事情固然好,如果不行,只能按照制度来。最基本的良知是什么呢?就是照章办事。最基本的和气是什么呢?你不要为难我,我也不要为难你,这才是以礼相待的基础,互相尊重。不在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再来谈交情,大家保持平等的关系。

    在一个团队里,不要忙着去搞什么人际关系,先把事做好了,才有机会做人。如果事都没做好,连做人的机会都没有。

    “礼”不管是作为一种规范,还是作为一种态度,又或者代表一种仪式或价值,它的前提都是尊重和被尊重,如果别人尊重我们,我们也应该要回以同样的尊重。这才算是真正的和气。任何一方出现不合理的过分行为或要求,都不应该被接受。

    “礼”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方式,而不是用于乞讨的工具。懂礼,识礼,行礼,只是为了让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能够进退合理,而不是盲目的讨好他人。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善良的活着,但是要有底线。

    跟夫子念“之乎者也”,明天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八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iq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