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低调”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吹喇叭的时候,如果有人把调子吹得太高,所有人都会望向他,看看他为啥吹得这么刺耳。所以,低调就是把调降低一点,不要过于引人注目。做人要像成熟的麦子,始终低着头,不要把头仰得高高的,永远不要趾高气扬、傲视群雄。因为,当你的傲慢达到顶点,你的命运就会走下坡路了。
唐太宗统治时期,突厥还活跃在新疆一带,它好战而且善战,老是挑衅,老是跟大唐打仗,但大唐也灭不了它,它当然也撼动不了大唐的统治。打到最后,双方都觉得没意思,就结盟了。所谓盟,就是定一个合同,你不要打我,我也不要打你。过了一段时间,突厥突然开始内乱,自己人打自己人,唐太宗觉得这个机会很好,可以一举歼灭突厥,统一天下,建立不朽的功勋。但宰相长孙无忌极力反对,告诉皇帝万万不能这样。为什么?因为,突厥刚刚和唐朝结盟,如果这个时候去攻打突厥,或许真的可以把突厥一举歼灭,但以后还有谁愿意跟你结盟?谁都知道你会出尔反尔,会在盟友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所以任何人都不会相信你的誓言。信用太重要了。再说,突厥这会儿虽然内乱,但你如果出兵,他们就有可能会马上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而且狗急跳墙,你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豁出命来咬你一口。所以,永远不要落井下石,不要把任何事情做得太满。要知道,不给别人留下余地的人,自己也不会有任何余地。长孙无忌还告诉唐太宗,这时突厥已经内乱了,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不要咄咄逼人,退让一步,他们反而会感谢我们,真正地和我们交好。唐太宗也很聪明,明白长孙无忌说得对,于是打消了落井下石的念头,后来唐朝和突厥的关系果然很好。
长孙无忌在唐太宗活着时就很注意分寸,始终拒绝唐太宗的封赏和升迁,于是将唐太宗的礼遇、信任和器重维持到唐太宗死后。可惜,唐高宗上任之后,长孙无忌就有点“拎不清”——皇帝带着宠妃武则天到他府中做客,还送了他很多礼物,给他的庶人弟弟安排了官职,希望他能支持自己改立皇后,但他接受赏赐之后,却不同意皇帝改立皇后,所以,武则天当了皇后之后,一直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后来有人告他谋反,皇帝就不再向着他,反而直接贬了他的官,还放权给诬陷他的人,最后他就被逼死了。这就是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下场。如果他能一直注意分寸,就能得到善终。
谁都想当官,很多儒生寒窗苦读多少年,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平步青云,仕途亨通。但真正当上高官的人又如何呢?得到天子的信任和器重,甚至可以出入天子的宫廷,又如何呢?耐人寻味的是,长孙无忌也曾经利用权势排除异己,诬告并处死了跟自己不和的人。所以,虽说他的下场令人感慨,但这样的结果也是他自己造的。世界就是这样,因果不虚。
所以,谦虚必须成为自己的品质和修养,而不是一种知识。因为,只有品质和修养才能让人得意时不会忘形,取得成绩时能够低调,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做了天大的事,也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永远有一种归零的心态。家道和国道是一样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道理。孩子和家长们学过《道德经》之后,就要慢慢地实践这些道理,将一种好的心态变成生活方式和生命本能,这样,它就会利益你的一生。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雪漠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