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俗关系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佛陀在世期间就已经存在了,乃至于很多比丘戒律都是为了调整僧俗关系而制定的。
翻阅佛经,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白衣与僧团关系的事例,都发生在憍赏弥这个国家。这是佛陀弘法经常莅临的一个地方。这里的白衣曾有两次面对僧团的问题,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后果。
据南传经典记载:
有一回,憍赏弥的僧团为了一件小事,有两派比丘争执起来,互不相让。佛陀出面劝阻,讲了好几车大道理,可是并不管用。而且,比丘们还告诉佛陀,您老人家说的都对,但我们就是不听。您老要不先找个地方歇会儿去?佛陀一看这状况就真的走了,去了王舍城祇洹精舍了。
这么一来,憍赏弥的白衣们不干了,认为是比丘们把佛轰跑了,使得他们受连累,不能听佛说法了。于是这些白衣就合计着,不再供养这群比丘,逼他们还俗,或者去找佛陀认错。
白衣们说干就干,真的不再供养这些比丘了。而这些比丘境界还是挺高的,他们一看白衣不来供养了,一下子就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于是,大家一起到王舍城向佛陀忏悔去了。
另外据汉传经典记载:
憍赏弥后来又有了僧团,并且是国王亲自护持,供养非常充足。但是,当时佛陀已经入涅槃很多年了,僧团也变质了。以国王为首的白衣并没有及时介入僧团事务,而是继续供养僧团。于是,僧团内终于发生了更严重的事变:
有一天僧团诵戒时,因为“佛陀有没有讲过戒律”这个问题,爆发了血腥的内讧,两派比丘互相残杀,一个都没活下来。那时候,以国王为首的白衣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除了叹气和哭鼻子,真的是无计可施了。这就是著名的“憍赏弥最后的僧团覆灭”的故事。
这两次憍赏弥白衣不同的选择,一次是积极介入僧团事务,对比丘不如法行为进行干预;一次是不管僧团已经差劲到什么地步,依然老老实实护持供养。结果是,被白衣干预的僧团幡然悔悟,走上了正轨。而被白衣持续供养的僧团却自取灭亡。
这样对比之下,今天的白衣该受到什么启发呢?是顾惜自己的名声,对僧界乱象视而不见?还是以菩提心、护法心站出来,参照《大集经》《大般涅槃经》等大乘经典的开示,积极推动僧团自清机制的成型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