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陆子的国学课堂想法读书
每日一句论语:不是对方不听,而是你不会说

每日一句论语:不是对方不听,而是你不会说

作者: 慢慢学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1-08-20 06:59 被阅读0次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认为,对于中等以上资质的人,可以探讨一些高级一点的东西;对于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不要跟他说高级的东西了,因为他根本理解不了,反而容易迷惑。

    孔子把人的资质划分等级,并不是对人的歧视,而是为有效沟通寻找方法。

    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同资质的人对道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一样。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可以比作一幅知识地图,每了解一个知识点就会在相应的位置亮起一盏灯,这盏灯把连接其他知识的路照亮,认知水平越高,亮起的灯越多,认知网络越发达。如果不具备某个知识的认知,他的知识地图就是暗的,当然无法理解。每个人的年龄、学历、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认知水平肯定有高有低,这个实事需要承认。

    我们在与对方沟通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初心,沟通的目的是启发对方的思维、帮助对方获取有益信息、点亮对方盲区中的灯?还是为了显摆自己博学多才、未卜先知,让对方羞愧于自己的无知?

    如果是后者,我认为就真的不必沟通了,傲慢之心已经让你失去了对人最起码的尊重,即使你说的内容价值百万,对方感受到的却是你的轻蔑、压迫,杏仁核已经启动了防御机制,不但不接受内容还会对你产生反感。何况通常情况下,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容易固执。

    如果你是真的为了对方好,那么沟通时要尽量做到三点:

    第一,  知对方认知水平。正如孔子划分的中上和中下。结合对方的年龄、学历和工作领域等情况来大致估计对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遵循这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授予不同的内容。

    第二,  给别人想要的东西。“人之所欲,施之于人”。内容再正确,但是对于对方当下来说没有任何作用,对方也不愿接受。你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讲育儿的知识,他可能觉得与己无关,但是如果你跟她讲职场法则和技能,他也许就愿闻其详了。

    第三,  用对方接受的方式。正确的道理如果说的不好就会变成正确的“废话”。为什么同样是讲一个知识点,有的老师讲的学生们爱听,记住了,还会运用,而有的老师苦口婆心、三番五次的讲,学生们就是无法理解,死记硬背后还是不懂运用。这就要求说者揣摩如何结合对方的已知来联通对方的未知。给予对方的不是越多越好、越难越好,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最重要。

    所以有时候并不要苦恼对方不愿听,而是应该反思自己应该如何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句论语:不是对方不听,而是你不会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bz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