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六了,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标志着返程高峰期又开始了。
现在不管是各个汽车站,火车站,还是机场,满眼望去,都是拖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尽管天气寒冷,仍抵挡不住人们回家的兴奋心情和急切脚步。是啊,在TA们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只有春节这个时候才有几天假期,才能看到平日牵挂的父母,孩子,才能回到家乡,得以缓解思乡之情。
犹记得以前,我自己在江苏上班时,离家千万里,回来的路也是一波三折。
那时候的交通没有现在便利,两个城市之间还没有开通火车。我也是平时从来不回家的,一是没时间,二是确实挺远的,三是最主要的:票价太贵,来回一趟要花费近千元,都赶上一个月工资了,实在是舍不得。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工作,刚开始去到陌生的环境,恨不得时时刻刻给家里打电话,但是那时候也不像现在,人人有手机。我们都是在公共电话厅打的,有专人收费的那种。你打多了吧,电话费也贵了。后来为了省钱,就决定一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回家。平日倒还好,特别是到了中秋那样的节假日,厂里放假,当地的都回去了,就剩我们这些异乡客,独自对月思乡,徒增忧伤。
终于到了过年,公司有一个星期的假期。我们提前很多天就开始想着,算着,要给家里人带点什么回去,恨不得把自己认为适合的都买上。不过,最终因为兜里的钱不多,箱子也塞不下而放弃了,只带了两件衣服给父母。
记得回家的头天晚上,想到马上就可以见到亲人了,我们几个伙伴激动的睡不着,凌晨就拖着箱子,拎着包的往车站冲。一晚上都没睡,可个个精神的像吃了兴奋剂似的。
一路坐公交转大巴,再转轮渡,再转班车,对于一向晕车的我,简直被折磨的感觉生无可恋了。
特别是,当我们换乘轮渡时,外面在下着大雨。我们对环境路线都不熟悉,又没有雨伞,只好拖着又重又沉的行李来回寻找着渡口。雨越下越大,行李中我们准备带给家人的礼物,也都被雨水泡了。心情焦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好在后来得以顺利回家。
还记得那时,当我的双脚踏上家乡的土地时,居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直到看到我熟悉的村庄,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一草一木,以及魂牵梦绕的双亲时,霎时觉得好亲切,好激动:历经各种心酸,终于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这种感情请原谅我无法用文字表达。
春节,只是缓解乡愁的一种方式春节,从来都是中国最重视的节日,没有之一。在国人心里,春节是一家团圆的日子,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祝福。
不管在外面多苦,多累,只要回家,看到头发花白,却身体康健的父母,看到年龄虽小,却懂事有礼的孩子,所有的艰辛都在顷刻化为乌有。
因为时间短,所以格外珍惜。
你拿出带给孩子们的礼物时,TA们的眼睛格外闪亮,脸上是那么的欢呼雀跃。更寸步不离的缠着久未见面的爸爸妈妈,各种撒着娇,只因这样可以离爸爸妈妈更近点,更多的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母爱,这一刻,孩子们的心中也是幸福的。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自己常年不回家,关心两老的身体是必须的。老人年纪大了,耳朵听力也不行了,要凑近TA们的耳朵用很大声音说话,TA们才听得到。可能有的老人压根听不清你在讲什么,但TA们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在面前,就已经很开心了。
村子就那么大点,出门哪里都是熟人,点头,打招呼,递支烟,寒暄几句,说着在外面发生的那些新鲜事情。听着这些浓重的乡音,莫名的一种自豪感涌上来:还是家乡话好听,亲切。
抱着孩子,悠闲的看看圈养起来的土鸡,下了蛋正咯咯咯的叫唤着,这些蛋自家吃点,大半都是拿去集市上卖掉的;再上自家菜地里转转,虽是冬天,可各式品种的菜早已被家里的两老用大棚遮盖了起来,这是为了开春后能卖个好价钱。
回来的这几天,感觉自己跟别人没什么不一样的,有热腾腾的饭菜,有嬉笑玩闹的孩子,年迈的父母就在身边,每天乐呵呵的,这才应该是一家人过年的氛围。
没待几天,就得返程了。先不说又得遭被挤变形的罪,光眼前,孩子不舍的神情,老父母亲的无奈,就让自己恨不得不走了。可想到还得给孩子挣学费,还得给两老挣养老费,还得挣家里的开支,可不能苦了孩子和辛苦了一辈子的两老。咬咬牙,强颜欢笑:没事,我出去挣的会多点,咱家才能过的更好点。
心里已经很满足了,看到家中一切安好,虽有万分不舍,还是早点开始上班吧,说不定还有开工红包可拿。
再次拿起行李,踏上离乡的路,不知道下次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看着村庄,行人,在视线中从一条线变成了一个点,到最后消失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