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作为心理现象,就可以进行操控,把三种时态进行调整变化,从过去与未来看今天,今天的困惑只是小小插曲罢了。
我们说时间是心理现象,因为“时间知觉是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这可以从平时对于时间感受来理解,比如“年月日”不过是天体运动的反映,“过去现在未来”不过是周围人事物变化的反映。这些反映发生在大脑中,且只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反映。
由此我们说时间是脑的机能,时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个反映的特殊性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换,并可以据此解决解释现实生活的很多困惑难题。
从时间换空间角度说,解释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现象。爱情时候角色非常单纯,就是感受激情时刻,自在的单身生活,一旦步入婚姻,角色变为受约束的男女主人,适应琐碎家庭生活。这就是时间带给人的空间角色变化,好在大多数人适应能力强,那些柔弱女子为人妻为人母后家庭事务样样精通,丈夫成为父亲也就有了责任感。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会如此,时间变换着角色,可是无法适应新环境新角色,依然活在过去时间中。有个三十多岁男性求助者,独自在外闯荡,从事生意也算小有成果,可是绝不走入婚姻,任凭父母着急无奈,该男士自小作为超生者被寄养,后上学时候回到父母身边,总是感觉不被重视与爱护,亲子关系尤其母子关系始终建立不好,认为父母婚姻关系非常糟糕,自己恐惧走进婚姻中。显然,仅从时间角度看,求助者年龄身份角色大有改观,可是依然生活在过去中,适应的是小时候环境,这需要走进他的心理世界,一起探索再试图走出来,让时间与当下空间环境相匹配。
这种时间换空间的成长失败,在于把时间固守在过去环境中,称之为固着。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再到成人,空间角色变化不能适应匹配,意味着固着在过去时间,要引导时间这个心理现象不是静止的,必须适应当下环境。
从空间换时间角度说,解释解决亲子关系不良问题。现在孩子成长时代是网络时代,不再是光学习无处玩的家长过去时候,由此带来亲子冲突非常多,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网络游戏网络媒体的沉迷。更为无奈的是,当家长发现孩子沉溺网络时候,往往已经很久,且特点就是亲子关系不太好,换句话说有着良好关系的孩子反而不会如此,起码家长不会认为严重。
这时候家长求助的话,急不可待,恨不得咨询师有个魔法,点石成金,妙手回春,口吐莲花就能把孩子所谓网瘾搞定。岂不知,孩子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解决自然需要时间而且还要耐心。无法改变孩子的时候,只能改变家长,改变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这就必须用空间换时间。
所谓空间也就是角色,家长要变为积极的耐心陪伴者,降低预期期望,从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变作孩子的平等伙伴,这个没有时间就没有效果,必须不着急,慢慢来,系统脱敏模式一点点靠近孩子。
时间作为心理现象,就可以进行操控,把三种时态进行调整变化,从过去与未来看今天,今天的困惑只是小小插曲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