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文史杂谈
白马非马:中国历史上那些诡辩

白马非马:中国历史上那些诡辩

作者: 洞玄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0:17 被阅读83次

近来世界杯期间,诸多杂事叨扰,许久未动笔以续文。最近比赛爆冷特别多,大家都是一般惋惜之余兼之冷嘲热讽我们泱泱华夏国足如何如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更有甚者,“你行你上啊”之论调再次喧嚣于各个新闻评论之下。说起诡辩,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究竟如何是诡辩,其实我们生活之中就有很多诡辩,比如,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这么恨中国,那你滚出中国去!好的,我已经在国外了。中国的事情,轮得到你一个在国外的人说?!好的,那我回国了。这么恨中国还回中国干什么?不喜欢就滚出中国去....

然而这种偷换概念并且逻辑一塌糊涂的诡辩之术却是古已有之,诸多实例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汉代刘安《淮南子·齐谷训》中:“诋文者处烦扰以为智,多为佹辩。久稽而不决,无益于讼。”佹辩既诡辩。其后,《史记·屈原贾生传》中说“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汉书·赵王彭祖传》中说:心刻深、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诡辩一词一开始就是指那种似是而非,颠倒黑白的议论。诡辩往往有着迷人的外表,貌似正确,好像很有逻辑性,论证性,但其实是违犯逻辑的!但凡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不会对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一个著名的“白马非马”故事感到陌生,提出这一命题的作者公孙龙和他的名家可以算是中国诡辩的鼻祖流派,我们就从他开始说起。

公孙龙,名家的代表人物,曾做过平原君的门客,著有《公孙龙子》一书。由于当时的各诸侯国君主都以名而取士,而忽略了很多真才实学的贤才,华而不实,徒有其名之徒充斥于朝野,故而公孙龙就此现象做一白马非马之命题来讽喻天下,这才有了我们后世所熟知的“白马非马”。

当年公孙龙和孔子的七代孙就这一命题进行过辩论,当时,公孙龙在平原君家中会见孔穿,孔穿首先发难:“我不认同你的歪理邪说,啥白马非马,白马就是马嘛。你名声在外,如果现在放弃这套论断我就拜你为师如何,我可是孔子孙子!”

公孙龙:“这也太搞笑了吧,我就是靠这白马吃饭的,你叫我自己砸饭碗?!何况,你要拜我为师那就是承认你才学不如我啊,怎么反倒先教育起我来了,当年你曾曾曾..祖父孔子都赞同我的学说咧!我听说,当年楚王曾经拉着强弓,搭上利箭,在云梦泽广野上射猎蛟龙犀牛等巨兽,但是不慎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把弓找回来,楚王说:“楚国的国王丢了弓,也是楚国的人拾到的,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时便评论着说:“楚王似乎讲仁义了,但却讲得不到家! 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到就是了,又何必限定是楚国的人呢?”由此看来,您的先祖孔子是把楚人与人区别开来的!既然肯定了孔子把楚人与人区别开来的主张,却反而反对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主张,这是你小子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这一番说下来,孔穿顿时哑口无言,舌战,败北。

所以,公孙龙那时候玩的便是偷换概念,把物质的本质用语言模糊,偷换了,搞得白马就不是马了。同理,羊有角,牛也有角,那羊就是牛咯?

《韩非子·说林上》里面也有一个故事,有个人献长生不死药给楚王,负责送药的人就拿着药屁颠屁颠入宫了,正好遇到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能吃吗?”回答 :“当然能吃。”卫士就抢走不死药就吃下了。楚王听后非常生气,就让人去干掉这个卫士,卫士就找人对楚王说:“我问了那个送药人这玩意儿能吃吗?他说能吃我才吃的。这事我是没有罪的,有罪的是送药人。据说这是不死药,我吃了之后大王你就杀我,这岂不是速死药了?怎么说我都没罪,你无故杀死有罪的臣子,只能说明有人欺骗你啊!还是把我放了吧。”于是楚王没杀这个卫士。这就是大家理解的不一样了,送药的理解是卫士问他这个药人能吃吗?而卫士理解送药人的回答却是觉得可以让他吃。然后又混淆了不死药功能的概念,因为不死药不等于在任何情况下不死,也不等于吃了可以作死。楚王也无可奈何没杀这个卫士,可能后来也醒悟过来哪来啥不死药。

亚圣孟子也爱玩诡辩,在《公孙丑下》中又有一个故事,陈臻问孟子:“你当初在齐国时候,齐王给你一百金你不要。而在宋国时候,宋公送你七十镒,你要了。在薛地,薛君送你五十镒,你也要了。要么之前齐国时候拒绝是对,要么后来宋、薛时候接受是错,哪样对哪样错,你挑一样吧。【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回答说:“都对啊,我在宋国的时候,将要远行,送远行人盘缠不对吗?在薛地我听说路上不安全,薛君送我钱来买兵器,我当然接受了!但在齐国没有任何理由却要送钱,这不收买我吗?君子不能被钱收买。【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从道德层面上说,孟子觉得自己是对的,但是从逻辑来说,无故接受钱财那是收买我,难道有故接受钱财就不是收买了吗?而且孟子在这里用该不该接受的诡辩,替换了陈臻受不受金的事实。

再到西汉汉景帝时期,《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周亚夫在帮助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继续担任太尉,之后又被任命为丞相,权势可谓一时无两,这引起了汉景帝的不满和猜忌。后来周亚夫之子为其准备后事,私自购买五百具盔甲准备陪葬用,因苛待雇工,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告发。按汉朝法律,买卖兵器按谋反罪论处,此事遂牵连到周亚夫本人。汉景帝遣使询问,周亚夫却拒绝回答。于是景帝命令廷尉以谋反罪审理此案。廷尉责问曰:“你要造反吗?”周亚夫:“这我儿子买来给我陪葬用的器具,我都快入土了,哪能造反!?”廷尉:“你现在在地上不造反,也打算在地下造反!【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亚夫:“QNMMP!”不堪受辱,绝食五日而亡。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宋人王大成《野老纪闻》里还还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仁宗时期,武曲星下凡,和包公齐名的名将狄青时任国防部长,自持有功,桀骜不驯,每次得到朝廷赏赐都说这是先祖积德,乃是狄家爷爷所賜。仁宗皇帝就不高兴了,当时的宰相文彦博(树洞灌水取皮球那位)建议把狄青外放,狄青就不服了,找仁宗理论,仁宗说不过他,找来文彦博商量。仁宗:“狄青是个大大的忠臣啊,好像不应该把他外放。”文彦博:“我朝太祖也曾经是后周的忠臣。”仁宗默然无语,狄青就这么被外放了。

最后,再来一个《史记·楚世家》中经典论断 收尾,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2018年6月21日 多伦多 夜

相关文章

  • 白马非马:中国历史上那些诡辩

    近来世界杯期间,诸多杂事叨扰,许久未动笔以续文。最近比赛爆冷特别多,大家都是一般惋惜之余兼之冷嘲热讽我们泱泱华夏国...

  • 【实用】奇异果是不是猕猴桃?车厘子是不是樱桃?看完都明白了

    我们听到白马非马的故事,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诡辩,白马怎么会不是马呢?”但是,在水果圈,到处都是“白马非马”的故事...

  • 白马非马?——中国哲学的诡辩术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汉代以降,独尊儒术。自此儒教成为显学,配合释、道,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先秦诸子中...

  • “白马非马"之诡辩论

    战国时期有位公孙龙先生,属名家学派。据说,他有一次要出关,关吏说:“按照规定,出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公孙龙说:...

  • 白马非马 【OOP? OOP!】

    那不是歌 那是孤单的歌 , 这白马非马的逻辑鲜有附和。《白马非马》By Vae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

  • 《资治通鉴》不辩是智慧是胸襟是格局

    《资治通鉴》公元前298年,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公孙龙,善于诡辩。最著名的轨辩是“白马非马”,他拉着一匹马出关,关吏说...

  • 一百天(七十二)有关诡辩的想法

    有关诡辩,其实我最初接触是小学时候看到了一本薄薄的公孙龙子,里边‘白马非马“的说法让我觉得特别有趣。 之后就不怎么...

  •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不是诡辩论

    认为<白马非马>是诡辩论,首先认为他是混淆概念,而认为其是混淆概念则是以为公孙龙在论述现实当中的马。借用百度百科:...

  • 工作诡辩

    工作常见诡辩现象。 常见诡辩类型: 哲学诡辩相对法诡辩绝对法诡辩 逻辑诡辩谬推法诡辩偷换概念法诡辩混淆法诡辩转移法...

  • 白马非马

    大庭广众之下。如果老许前三张专辑的歌曲响起。会有嵩鼠慌慌张张的按掉吗?这是一个扎心的提问。白马非马是非常著名的诡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马非马:中国历史上那些诡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q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