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听著名书画家霍春阳先生《解读的中国画精神内涵》的讲座。真的是“字字珠玑,受益匪浅”。
以前对中国画了解很少。今天看到古代大家的作品,再听先生细细讲解,点拨其中的妙处,似乎可以稍稍领略那些艺术家通过作品希望表达的内在境界。“立意归于笔墨”,一件作品是否格调不凡,就要看笔墨之间的意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画面上简单的水墨,而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透过画笔表达出的精神世界。
都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科技,让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与此同时,进步也带来了物欲横流,人心不止,欲静难求。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匆忙的,因为不能停,停下来似乎就跟不上节奏,我们也不敢停,生怕在竞争中被淘汰。我们积极地追着时代的脚步,仿佛志得意满,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稍不留神把就自己给弄丟了。
都说这个年代没有“大家”,因为潜心学问的人太少,我们很难不被物欲名利诱惑。只为单纯的喜欢,或者为职责所在而努力进修的少之又少。我们不会去学“无用之学”。因为觉得没有价值。我们不知道学习读书倒底为了什么?
今天听到一个很特别观点,学习是“为了放心”。当我们学习多了,了解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放下心。放心才能安静,安静才能有好的心态,从容面对生活。以前大部分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择业。所以只要通过就好,不求甚解,更无需精益求精。但这样的学习最终让我们无法安心,无法放心。
古人做学问,读书,反反复复,读深读透。写字,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绘画,仔仔细细,或淡或浓。总之,所到之处,无不了然于心。故留下的佳作能历经沧桑变迁,依然耐人寻味。这样的心境现代人恐怕已难以企及。太多诱惑的世界,我们什么事愿意花时间,花功夫,费心琢磨。匆忙粗糙是常态,过分讲究反倒成了另类。
想到上午去听的那场音乐会叫《左耳巴赫,右耳极简》。两位年青钢琴家的合作,在舞台上呈现的是古典巴洛克时期,巴赫的经典复调作品和20世纪作曲家的极简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
巴赫表了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的高峰。他的复调作品精致,华丽,繁复,对位手法严谨巧妙,令后人望尘莫及。而现代的极简主义风格用很少的素材,重复,渐变,在听觉享受上远远不如古典音乐悦耳。其意义更多的在于实验性和创新性。
不知道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能够得到的资讯是多了,可以享受的物质也丰富了,但我们却很难再享受到古典时期的精致美好,从容优雅。即使有机会听音乐会,看画展,也不是古人那种赏玩的心情,可以放肆地沉醉其中。
前两天女儿跟我讨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她说看完小说心里好难过。特别是看到格里高利变成甲虫后,连家人都嫌弃他,对他表现的冷漠,抗拒,甚至希望他不存在。她不明白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变得如此无情?
我又读了一遍《变形记》,也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如此凉薄?当初看这篇小说的时候,只是觉得作者想表达自己不被认同的痛苦。后来学了《当代文艺理论》,了解到卡夫卡写的“变形”是工业时代,机器大规模应用后,人类对“异化”的反思。而这次再读,让我看到了卡夫卡在作品中的警示意义。我们这个时代,太容易亲信眼中看到的“同类”,而忘记了那些不同声音的背后,也许有着跟我们一样的灵魂。
无论是绘画,音乐和文学,艺术只有表达了灵魂深处的思想,才有可能达到更高尚的境界。无论这是最好或最坏的时代,我们唯有唤醒内心的智慧,才能有更多的体悟和创造力,让人生更有价值。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