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票房突破49亿,越来越多的人和贾玲一起,回忆起了自己和母亲的亲密时光。怀着私心,早早带闺女看了电影,11年出生的她,除了在搞笑处跟着哈哈大笑之外,完全没有感触。倒是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我的母亲,属羊,性格正如她属相这样善良温顺。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微胖的她富太、爱笑,很受村里人喜欢,被大家亲切的形容,长的像“观音菩萨”。
母亲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虽然早早没了父亲,但作为全家的老小,很受宠爱。那时候的女孩子白天挣工分,晚上还要纺棉花,她的两个姐姐总是自觉的把活儿干完,不让她分担。而她在外当兵的哥哥,也总会给她带来时尚的衣服,让她在小伙伴里出尽风头。
所以,当媒人把她介绍给个子不高、家境不富的父亲时,全家人都是不同意的。“只有你妈同意,但只要你妈同意就够了!”父亲说起此事,总是那么知足而得意的笑着。
父亲爱母亲,对母亲也很好,但就是脾气不好。用老家话说,就是“麦秸火儿,一点儿就着”,而母亲又是性格温顺,不会吵架的,为此,没少受父亲的气。邻居们看不惯,总忍不住说,“就他那脾气,你咋跟她过下去的!”母亲则总是笑笑不说话,因为她知道,父亲再火爆的脾气,最后都会融化在她的包容和爱心里。记忆里的画面是,每次父亲发完脾气,都会很快过来哄母亲,他的拿手好戏就是“我说三句,你妈肯定笑”,而每次,真的是三句话之内,母亲准笑。
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孝顺媳妇,虽然奶奶多事儿麻烦,但母亲总能平和地对待,十几年的相处愣是没生过气,红过脸。奶奶临终前,不要闺女,不要儿子,总是不停的呼唤母亲的名字,总是希望她待在身边。
母亲还是最受邻居喜欢的人物,她在的家里,总是能成为人场儿。大家过来聊天、玩牌,总是热热闹闹、欢欢乐乐。去年我生老二,她过来小住,邻居大婶儿大妈不住的问“啥时候回来啊,你这一走我们咋办啊!”。
母亲生了四个孩子,姐姐、弟弟和我,在我和姐姐之间还有一个几个月就离开的小姐姐。母亲爱孩子,但从不骄纵孩子,从传统意义上说,她不是那种称职的母亲。她不研究厨艺,做饭不好吃;她不爱收拾东西,家里总是显得凌乱;她不擅长针线,缝的衣服、纳的鞋垫不漂亮;她也从没去学校给我们姐弟三人送过雨伞或者吃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和善、不占他人便宜、不欺负弱的、也不去巴结强的,她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的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母亲今年就要六十六岁了,六十六岁的她,舍不得清闲,总是忍不住去田里给弟弟帮忙。弟弟在外闯荡几年,如今回村盖大棚、当干部,忙得不亦乐乎。母亲也就心甘情愿的尽全力帮儿子,哪怕热的眼睛发炎、腰腿发酸。每每劝她注意身体,少干点儿,她总是说“没事儿,不累,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再说,不帮忙人家村里人也笑话。”
这就是我的母亲,太平凡的亿万农村妇女中的一个。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也没有值得一说的成绩,但却用勤劳朴实的一生照料着她的家庭,养育着、影响着她的孩子,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小家。
而正是这一个个幸福的小家,才组成了我们和谐稳定的大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