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好心病”。
想必,你一定不会对下面这些话陌生吧?
你父母在对你叹息,苦口婆心的劝说未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摸样:“唉,我们这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朋友对向你诉苦:“我这是为他(她)好……他(她)怎么就不领情呢!”
再或者就是别人对你发怨咒了:“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我要是再管你的事,我就(此处省略几个字)……”
这些话是不是耳熟得很?
为什么“好心”,不能被“明白”,不被“领情”,甚至“当成驴肝肺”呢?
听两个故事……
————————————————————
01
大学的时候,有个学妹,关系非常铁。出生大西北的师妹,信天游和秦腔浸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对文学有一腔无法阻挡的狂热,彼时,我刚好是在学校文学社编辑部当一名小小的编辑。所以,经常凑在一起,吃饭,聊天,月色溶溶之夜,在校园长满晚樱的过道一起压压马路。
有一天,学妹红着眼睛,对我说:“学姐,你说,像我这样的,是不是不配每天弄什么劳什子的写作?”
我睁大眼睛惊奇地问:“谁说的?什么叫“配”?什么叫‘像你这样的’?”
她有些尴尬万分:“我们宿舍人说。就是:家里穷,长相普通,穿着土得掉渣,不懂打扮,一个衣服品牌都不认得,没有什么女人味,不懂得一项才艺。”
我反问:“那她们觉得,你‘这样的’应该怎么做呢?”
学妹说:“她们觉得,我应该去做家教,尽量多做几份,多挣点钱,买几套时尚一点的衣服,买些贵一点化妆品,周末一起去跳跳舞,溜溜冰,看看电影,KK歌。”
我说:“这些都没错,大学生活也可以这么丰富。只是,你喜欢吗?”
师妹委屈地说:“老实说,我对这些真的没什么兴趣,也没心思。我父母为了我上大学,让学习不大好的姐姐辍学了,我的生活费,是我姐姐在东莞打工按月打到我的卡上,姐姐自己省吃俭用,连贵一点的衣服都不买。”
我问学妹:“那你觉得应该听她们的吗?
师妹说犹豫不决:“我也不知道。宿舍同学说,文学这东西,不过是一种青春病,特别是女生,将来生了嫁了人,生了娃,病就好了。她妈妈年轻时,就是一名资深文学青年,如今老了,还不是百无聊赖地天天跳广场舞?所以,好好享受大学时光,谈一场恋爱,大学里的恋爱最纯洁。她们也是一番好心。”
我说冷静地说:“是的,我不否认。但这种以精准打击为特征,直接踩灭一个人内心微弱的希望火花的‘好心’,我们不要也罢!是不是‘好’的心,不能以别人的出发点和动机为衡量标准的,而应以你的感受为标准所以,听取你内心的声音,想做什么,立刻就去做!”
后来,学妹四年来,没去做任何家教,自己节衣缩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业和写作上,早早地一次性通过四六级,扫除了毕业障碍,一如既往地钻图书馆,痴迷她的文学。
编辑部的邮箱经常能看到她的投稿,一年,两年,效果来了,她的诗歌和散文在学校诗歌大赛和省级比赛不断获奖。因文学上的小小成绩的鼓舞,她慢慢变得很自信起来,后来一个猛子扎下去,考上她心心念念的北方某985大学的古典文学系研究生。
后来,她去了广西某师范大学教古典文学,在业余,她开了公众号和头条号,坚持不懈地写她的历史、文学小故事。由于这些年积累的写作功底,她跟某知名公众号和今日头条签约,入了今日头条“千人万元计划”,每个月写20篇历史、文学小品文,轻轻松松拿到近万元稿费。
02
生活并不宽恕的林表姐发现自家早点铺斜对面不远围满了人,原来是镇上新开了一家琴行,开业头三天9折优惠大酬宾。李姐瞧见一个小孩坐在钢琴弹琴:那么小的孩子,那小手怎么咋那么灵便,曲子百灵鸟一样,悦耳动听。回到自己家的早点店,她有了心思,问女儿远不愿意去报名?女儿高兴得跳起来,原来她一直在眼巴巴地张望,但小小年纪,她知道父母起早贪黑不容易,所以,她也不敢往前凑。
隔壁是家卖五金的大嫂在一旁不紧不慢地说:“妹子啊,别听他们瞎忽悠。这学钢琴,可是个无底洞,你一天卖包子能卖几个钱?这玩意儿,真不是咱们这种人家的孩子玩得起的。咱给孩子挣份嫁妆钱,将来,去了婆家,腰杆也挺得直,说话也硬气,不是?”
话说这林表姐从小就是叛逆的小倔驴,初中的时候,寄宿在学校里,曾经偷偷地攥着学费不去学校报名,偷偷跑到一家老年活动中心去学拉二胡,后来她父母干脆不让她上学了,让她去打工。无望之下她狠狠攒钱,几年后在县城盘下一个早点铺,嫁了人,生了娃,那点学艺的心思,渐渐地湮灭在生活的泥淖里。如今,看见了钢琴行,心底的火花开复燃了。她想让女儿学琴。
丈夫回到家跟邻居五金店的大姐站在同一条战壕,丈夫嘴笨,拉来大姐帮忙,那大姐则更带劲了:“妹子,真不带这么糟践钱的。咱们是啥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林表姐再也忍不住了,冲她喊声:“你闭嘴!我家的事,用不着你多嘴!”那大姐讪讪地走了,边走说嘀咕:“好心当作驴肝肺!”
后来,林表姐还是坚持让女儿学琴,女儿不负所望考上一所师范学院的音乐系,后来去广州,在一家艺术中心教钢琴课,自己还在假日在外面兼职,一小时的收入都2,3百元。几年后,听说她找一个男友,也是音乐系毕业的,两人一起再天河区开了一家钢琴艺术中心,在棠下买了一套大三居,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将林表姐和丈夫也接过去,一家人其乐融融。
03
“好心”肯定不是错,但若成“病”,则是因为“过犹不及”。常常从自己有限的经验和“个人”化的处境出发,试图用自己的经验去设计别人的人生路径,越俎代庖,自以为是,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失去了分寸感,招致反感,也就难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