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讲一个一代名臣曾国藩的故事吧。
曾国藩曾经是一个耿直Boy,不仅官场中不懂圆滑世故,而且多次顶撞咸丰皇帝。因此,处理了太平天国内乱后,咸丰帝更加不重视曾国藩。曾国藩父亲去世回家奔丧,向咸丰帝摊牌,要求给他实权,否则就在家守孝。短视的咸丰帝顺势批准了曾国藩的奏请。那年,曾国藩47岁,陷入了人生中的最低谷。
回老家后的曾国藩开始反思,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曾国藩在家中致信各位好友,请大家给他多提意见,帮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渐渐认识到自己为人处世的四大缺点:
1.偏激,好名,也就是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
2.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
3.做事有始无终;
4.待人接物过于怠慢
总之最大问题是自己清高自傲,总以为自己是圣人,别人都是庸俗之辈,怎能让人喜欢呢。那么怎么改呢?
1.做到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
2.更多地表扬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
3.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
4.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重返官场的他让人感觉像是变了一人,“圆通”了很多,柔和了很多,也因此仕途更加顺畅,才有机会实现更多政治抱负。
很多人认为这是“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否记得那句朴素的道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学会“同流合污”才能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现实中,若不“同流合污”,会怎样呢?听我讲这样一个故事。
小莉要辞职了,她非常难过,因为她觉得自己在这个公司过的很不愉快,周围的人貌似都很庸俗自私。
小A总是在背后对别人指指点点,八卦别人负面消息。小B野心勃勃,经常对她的工作挑刺,甚至当众提出反对意见,令她难堪。小C就更惹人厌烦了,对领导趋炎附势,抢占了本来属于她的机会。
小莉感觉,这样的公司让她度日如年。但她直到离职也不明白,这些人并非针对她一人,更不能称之为“敌人”,充其量不过是自私自利。
这个故事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生活中,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轻则抛白眼,重则用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对方。职场中,对和自己步调不一致的人,背后给与负面评价,动辄上升到人格攻击。结果就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我们,最后只能顾影自怜,感叹世风日下了!
吴军老师在《态度》中告诫女儿:你的周围大概有四种人:第一种人能力强,对你友好;第二种人能力有限,对你友好;第三种人能力强,但未必对你好;第四种人是能力不行对你也不好。
第一种自然不用说,是我们的朋友,可以信赖。第四种也很少有交集。要留意的是对待第二种和第三种人,这些人我们未必喜欢,未必符合我们自己的标准,但我们需要团结大多数人,看到他们的长处,才能把事情做好。
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但现实中多数人并无恶意,只是价值观有差别,只有去掉有色眼镜,看到大多数人的长处,学一点“同流合污”的圆通,才能让生活,工作更顺利。
参考公号:剽悍江湖
人物故事中挖掘正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