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过得久了,趋于麻木,总想找回点“当年”的感觉:譬如远山、譬如湖泊、譬如宁静的云朵。
给自己设定了每周一天的假期:暂定在每周一,周末的喧嚣和拥堵归于平静后的一天。既然休息,当然要合了自己心意。不必展现日子的无懈可击,睡到日上三竿自然醒也是无妨的,6月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肆无忌惮地在床尾的墙上晒出一道光——灼灼朝日晖。最喜欢拉开窗帘后,面朝窗子,再四仰八叉横躺片刻才算正式起床。
想来休息日其实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过是煮饭、闲逛、甚至就单纯宅着。常常乘了四十分钟的车,穿越隧道到了岛内的商场,不过是想吃一个麦家的甜筒,吃到了,满足了,然后空手而归,轻松自在。
这些年很少在休息日专门跑去大卖场购置大堆商品大包小包往家拎,需要时再买成了日常习惯。囤,这个字在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深刻的存在,那时我曾跟家人说:等我有钱了,就买很多很多的大米存在家里,吃也吃不完。当时的物质是多么拮据,家里没钱,买米买面常用赊欠。老母亲到现在还常拿这事来取笑我。这种“囤”的意识,影响我多年,但从一开始我就是“囤”而有度,换句话说,我对物质的欲望很有节制,上限很低,所以很容易被满足,有时只是买了一双袜子就可以开心好几天,衣物只要每个季节够换、适当多两件就很满足,鞋子也是够换、但款式不重复即可。
最开始,物质只要满足功能需求即可,比如买鞋子的需求是:要好搭衣服、好走路、上班能穿、休闲也能穿。后来,手头略有宽裕,也谙熟一些搭配、美感之道,物质数量略有增加,但依然很节制,在我居住的空间依然很难看到“没用”的东西,所有的物品以实用为主,尽量兼顾美感。
有人问我:看到那些很漂亮的东西,难道你不想据为己有吗?
我当然想,我可能曾经比任何人都渴望拥有它们:雅致的便签,漂亮的花朵,精美的瓷器,华美衣物,流光溢彩的首饰……它们每一样都能满足我的欲望,然而它们究竟哪一样能真正填满我内心的渴望呢?我所能真正拥有的不过是自己的内心。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太多东西,长长久久的实用于我是最大的满足。买鞋子喜欢真皮,高级、耐穿;衣物喜欢品牌的,任何时候穿起来都不觉掉价,不会让人轻易生出弃置的念头;食物更是不愿凑合,倒不一定要多昂贵高级,干净、美味是必须的,绝不因为便宜去凑合味道。每个人对实用有不同的理解,而我对实用的解读是:可以奢侈,但绝不浪费,对自己好点,便是最大的实用。
又想吃麦家的甜筒了,酱红甜筒加蜜桃冰激凌那种,到的时候发现窗口热卖的又是新的一款了:酱紫甜筒加草莓冰激凌。买一只来尖舔一口,还是那么甜美可口。好的东西,总是让人从容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