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餐饮面孔 | 江户前传奇,做人如同做寿司

餐饮面孔 | 江户前传奇,做人如同做寿司

作者: 餐饮面孔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13:22 被阅读0次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高仓健很爱这首诗句,在息影之作中用它概述自己的一生。

    这首诗句同样也适用于本期「餐饮面孔」人物,他年轻时独自一人东渡日本,只为学习最正宗的日料。学成回国,开创北京第一家寿司店,一路走来只为将正宗日料的美味带给更多人,最终成为中国日料界的领路人之一。

    他就是江户前寿司创始人——姜炳升。



    1971年,海南一个公务员家庭迎来了家中的第二胎,是个小男孩。13年后,这个小男孩随全家一同迁往深圳,就读于后来被称为“竞赛之王”的深圳中学,随后如愿考入深圳大学。1998年,这个男孩创立了一家名为腾讯的公司。

    1979年,福建龙岩,一个小生命呱呱落地,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聪明与勤奋。后来这个男孩考入了全国知名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在经历过一连串创业后,2010年,这个小男孩创办了一家叫美团的公司。

    这两个在70年代一头一尾出生的男孩,前者叫马化腾,后者叫王兴。他们生于70,学在80,长于90,沐浴着改革开放的蓬勃朝气,吸收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巨大红利。如今,像所有70年代人一样,他们成为了真正的社会中坚力量。

    今天的面孔人物与马化腾、王兴一样,都出生在七十年代,可他的成长轨迹与马化腾、王兴相比却大不相同。

    年轻时他独自一人东渡日本,只为学到正宗日料,其中经历过的苦难多到难以言表,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最终成为中国日料界的领路人。从餐饮中,他领悟出了自己的道——做人如同做寿司。

    他就是北京第一家寿司店,江户前寿司的创始人——姜炳升。


    01  从一百多次拒绝到一晚捏三百个寿司

    此身掩于蓑衣中,悄然登至白云上

    ——岛津岁久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徐福去的地方是日本,这也是中国史书第一次出现对日本的记载。

    在后来的两千年中,中日之间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十分繁盛。最澄、空海等日本高僧大能纷纷来到中国学习中华文化,而唐朝一代高僧鉴真和尚同样也曾冒着生命危险东渡日本,只为传播佛法。

    千年之后,光阴荏苒、沧海桑田,谁也想不到,在新时代承接起了中日文化交流接力棒的,当年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河北少年,他就是本文的主角——姜炳升。

    读初中时,他妈妈在北京开了一家中餐馆,隔壁正是一家名叫“青叶”的日料店,从此结下了与日料的不解之缘。相比于中餐的煎炒油炸,日料的制作没有油烟,厨师的穿着看起来也很酷,这给年轻的他种下了要学习日料的种子。

    很快,他发现自己无法抑制对日料的好奇心,毅然选择了去日料店当学徒,也就是在那里完成了日料的初启蒙。

    1995年,日料店的老板准备将店面出售,姜炳升便和店中的其它店员一同凑了一笔钱,共同接手了这家日料店,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做日料的经历。

    在这短短几年中,这家日料店帮助他赚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随后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他的生活天翻地覆。 

    一天,一位相识许久的日本客人来到店中吃饭,他和以往一样和他闲聊着,由于交情颇深,客人第一次袒露心扉,抱怨他做的寿司不正宗,酱汤也不好喝。随后客人亲自下厨做了一份酱汤,他这才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的日料水平确实有限,顿时羞红了脸。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只是平淡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对执拗的姜炳升来说,却是驱使他前往日本学习最正宗日料的动力。

    “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做日料,就应该做最正宗的日料。”

    几十年来,他对日料的热爱一如既往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1998年是浓墨重彩的一年。那年,王菲和那英合唱一首《相约98》至今留在一代人脑海里;那年,《还珠格格》开播,瞬间火遍大江南北,甚至如今仍在播放;那年,《泰坦尼克号》上映,让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好莱坞的魅力。

    1998年对姜炳升来说同样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征程,从此面临了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刚到日本时,他的心情是激动而愉快的,因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更是因为可以学到正宗的日料。但是这个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将要面临无数难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钱,他只带了十万日元到日本,交完房租和学费就只剩下四万日元,也就是几千人民币,在日本支撑不了多久,因此他急需一个工作。但在当时,像他这样语言不流利的外国人,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刚到日本的那几个月,姜炳升每天在家中打开报纸查询招聘信息,因为担心自己慌乱说不清楚,他总是先在纸上写好要说的话,反复读了很多遍之后再给餐厅打电话请求面试。短短三四个月,他参与了上百次面试,仍然一无所获。到最后许多餐厅甚至都认识他了,一上门不等说话就直接被赶走了。

    几个月后,身上为数不多的钱已经花完了,此时他彻底陷入了迷茫中,千里迢迢从中国来学日料,没想到现在连工作都找不到,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办呢,难道直接回国算了?

    陷入经济危机的他每一天都很痛苦,身处异乡的孤独,语言不通的挫折,找不到工作的难堪,也曾让这个男孩在深夜洒下热泪。

    “在那段时间里,我经历了所有的人生冷暖。”

    但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

    善良的姜炳升经常帮助邻居做家务,他们记住了这个努力但运气不佳的年轻人,正巧当时邻居的朋友开了一家日料店,他们便推荐他过去面试。

    在邻居的推荐下,尽管过程依然不是一帆风顺,仍因为外国人的身份和语言问题被诸多刁难,但到最后还是用他的诚恳打动了大厨,如愿获得了这份工作。

    很多时候,人们只是缺少机会去证明自己,在许多时候获得机会只能靠运气。幸运的是,他获得了这个机会。

    他每天最早来到餐厅,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为每一位前辈泡好茶,每天下班后苦学厨艺,每天捏三四百个寿司,最后甚至可以把每个寿司的重量差异控制在5克以内。除了努力提升厨艺,姜炳升还在日语上下了苦功,每天进行大量的会话和阅读,甚至于每天把所有能找到的报纸都读一遍。

    “所有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日后成功的肥料。”

    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地前进着。

    最初决定要来到日本学习日料时,就像跳进一股强劲的水流中,水流最终把他带到了当初可望不可及的地方。

    后来的事情仿佛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他很快就获得了店内所有人的认可,四年后成为了副店长,再后来成为店长,到了2005年,当时的姜炳升已经晋升为这家连锁餐饮品牌的区域副总了,手下管理了很多家店。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日本成为日料店的店长,这在日本也是第一次出现,富士电视台、仙台放送、东北放送等知名日本电视台都纷纷前来采访他,他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名人!

    02  从北京第一家寿司店到江户前

    决断之路差之千里,四方历尽归故乡

    ——尼子胜久

    成为名人之后的姜炳升并不开心,从1998年到2005年,他已经在日本待了七年了,这七年里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神州大地万象更新,可身处日本的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法参与其中。

    更何况就算在日本过得再光鲜,也没有自己的家,说到底不过是身世浮沉雨打萍。

    考虑许久之后,他决定了要回国。

    “在日本过得再光鲜,也没有根。”

    在日本工作时,基本每年会回到中国探亲两三次,因此对中国的飞速发展,他一直都看在眼里。但是一直到确定回国的2005年,他都没有在北京找到一家口味正宗的日料店,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北京第一家寿司店——江户前寿司开业了,具有超前意识的他决定将店开在当时仍是一片工地的建外SOHO,他预感这个地方将会变成北京新的商业中心之一。

    如今名企云集的建外SOHO已经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可是在他入驻之初,却没有享受到如此好运。

    江户前店内一器一皿,均是学问

    当时的建外SOHO仍是一个大工地,尘土飞扬,很少会有人能发现这个地方还有这么一家日料店,就算手艺再好也无人知晓。当时连招人都是一件难事,他每一次都很认真地告诉应聘者们他的想法,想要以后在全国开几十家店,但是许多应聘者觉得他在吹牛,反而不愿入职。

    就这样,江户前第一家店连续赔了七个月。

    到了第七个月的月底,姜炳升也有点撑不下去了,他召集了手下的所有员工开会,如实告诉他们公司的现状,希望大家可以再坚持一个月,如果第八个月仍然无法改善,就只能关店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乎每一次遇到大难题时,他一直以来的好人缘都可以拯救他。

    由于他在日本时多次被电视报道过,有一定知名度。当时的日本驻中国大使偶然间来到江户前,竟然认出了他。一番交谈之后,大使知道了他的窘境,但大使认为像江户前这么好的餐厅,不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就这样倒闭了。后来,大使不但自己每周来一次江户前,还主动向身边的朋友们推荐,又因为他做的日料本身就很正宗,久而久之,越来越多在北京生活的日本人知道了江户前,同时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要一探究竟。

    从此,江户前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最艰苦的时候仍然陪在他身边的员工们,如今大都身居高位收入颇丰了。姜炳升确实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同患难,也同富贵。

    随着时代发展,他也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研发出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寿司。考虑到中国人不是很喜欢相对清淡的传统寿司,他首创了鹅肝寿司这一新型寿司品种,鹅肝寿司一推出就受到热烈反响,现在已经成为了店内最受欢迎的寿司品类之一。 

    同时,紧跟时代潮流的姜炳升察觉出了日漫在中国流行的大趋势,为了迎合喜欢日漫的年轻人们,他邀请自己的好友,宫崎骏团队的顶级设计师——吉良俊彦,把徐福东渡日本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拟人化,创作出二十个原创的动画人物,他甚至于在北京的望京地区开了一家动漫餐厅——江户之国(现已改名为江户前)。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江户前已经在北京拥有十多家店,全国拥有三十多家门店,在高端日料中,江户前已经是行业龙头。今天,姜炳升可以说自己当年吹过的牛,现在都实现了。


    03  从母亲的教导到经商传承

    顺逆无二道,大道贯心源

    ——明智光秀

    姜炳升是河北承德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去北京做生意。最开始过了一段很艰苦的时光,吃住条件都很差。但妈妈有着天生的经商天赋,加上努力勤奋,生活便逐渐走上正轨。

    “妈妈是一个很纯粹、很厉害的商人,很多经商理念都是她传授给我的。”

    最开始学习日料时,妈妈并不是很支持,当时北京的日料店很少,只在少数大酒店中才有,妈妈很担心他的发展前景。

    但是姜妈妈明白尊重孩子选择的重要性,与其担心未来,不如把当下做好,最终还是允许他去日料店当学徒。后来他打算盘下店面时,姜妈妈还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

    在妈妈的支持下,姜炳升开始了他的日料人生

    每一个母亲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区别在于智慧的母亲会尊重理解孩子的选择,把他们向好的方向引导,而平庸的母亲却只会粗暴干预,命令孩子做自己认为对的选择。姜妈妈很明显是一个智慧的母亲。

    在后来的生活中,类似的场景不断出现,决定要去日本学习日料时,尽管姜妈妈不理解,也舍不得,但最后还是认可了他的选择,在经济上也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希望可以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但是在面临原则性的事情时,姜妈妈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当初姜炳升考虑是否回国时,姜妈妈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回到自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正是因为姜妈妈的坚定支持,他才最终选择了回国,成就了自己的辉煌。

    在经商的道路上,姜妈妈是他的启蒙者,但进一步升华,还是靠自己。

    由于姜炳升是厨师出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把自己当成厨师。这件事情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可以保障餐厅的菜品美味正宗,坏处则在于无法快速复制已有的经验,把店铺规模扩大化。

    在日本时,由于整体文化趋于保守,而且日本人有相对强的服从上级的观念,因此在日本时管理员工相对容易。但是回到中国之后,年轻人们思想活跃,中国又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很多想法,就出现了管理瓶颈。

    “学习真的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为了解决管理问题,姜炳升花了很多的精力和金钱,他参加了许多管理课程,经常与优秀的管理者交流,在书中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最后,他理解了这些年轻人们,并且做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调整,还在顶层架构上进行了重新规划,给年轻人更多机会,江户前变得焕然一新。 


    04  从尊重到责任

    生于天地之清澈,归于本愿之清澄

    ——北条氏照

    如果说对年轻人们的尊重和理解只是让自己的经营变得顺利,那么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让他接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接力棒,为社会做了贡献。

    2017年10月2日,北京石景山游乐园内,一场意图申请世界上第一块等比例“九龙壁寿司”世界纪录的盛宴正在举行。这次活动结合了日本寿司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餐饮圈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次活动的主策划人就是姜炳升。

    姜炳升举办日料培训班,培养日料人才

    随着江户前规模的扩大,需要的日料人才也越来越多,可是市面上真正了解日料,想要学日料的年轻人并不多,当时已经是中国饭店协会日料分会理事长的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向社会普及日料,让人们了解日料,更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日料人才,九龙壁寿司只是他计划中的一小步。

    2018年,他开始建立日料人才培训体系,联合新东方以及诸多大中专院校,成立了日料商学院,专门为行业培养日料人才,培训结束后学员可以获得来自饭店协会和日本海外技能鉴定的证书。

    说起下一个十年,姜炳升希望江户前可以在全国开到两百家店,同时还要关心所有跟随江户前的管理层以及普通员工,让他们都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买房买车,这也是他小小的期冀。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日料商学院可以成为日料行业的航母,成为日料行业最大的培训公司,承载中日对美食文化的向往,帮助整个日料行业在中国健康发展,这是他最大的期望。

    两千年前,鉴真高僧东渡日本,在日本留下了“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的佳话。

    两千年后,姜炳升同样东渡日本,从日本学来了正宗的日料,回国举办日料商学院,成为中日交流的纽带。

    姜炳升在做日料过程中领悟到做寿司要至诚之心,那么做人又何尝不是呢?


    本文版权归「餐饮面孔」所有

    欲转载请联系平台获得授权

    厨芯旗下内容服务平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餐饮面孔 | 江户前传奇,做人如同做寿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ao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