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
走近老子:与自然水性相通的生存智慧

走近老子:与自然水性相通的生存智慧

作者: 沉默之金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22:38 被阅读6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非常著名的诗句,经历过渊深广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难以去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不足挂齿。

水,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万物。

水,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物质,是生命之源。在老子看来,水是最合乎大道的。

上善之人,就有水一样的特征。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世,老子超然世外,于山水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洁净与辽阔,也体味到了人生的真谛。可以说,老子的生存智慧和哲学思想是与自然水性相通的。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于是很多人将老子哲学也称为“水德”。

《道德经》中多处提到水,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

从这些关于水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窥见老子效法于自然的思想。

水有无限的生命力,它也孕育着无限的生命,产生无限的生命的奇迹和力量,水的自然特性不正如人之善、人之包容、人的德吗?

在老子看来,水性具有三大高尚的品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最为谦虚的美德啊!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 所以以水为喻,提出为政"贵柔"的思想,指出柔能胜强、柔可克刚。

老子的老师叫长枞,长枞去世之前把老子叫到床前,伸出舌头问:

“这是什么?”

“这是舌头。”

“牙齿呢?”

老子回答:“掉光了!”

长枞又问:“明白了吗?”

老子想了一想,说:“谢谢老师,我一定记住老师的教诲。”

长枞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这就是“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刚”极则易折,“柔”极则易屈,刚柔并济方可无坚不摧。

史学家司马迁,忍受宫刑,编写出了一部惊世的《史记》。苏轼未能贬官之前,率性而为,刚直不阿,看轻所有东西。而贬官之后,心情平静,贴近自然,一种旷达使他刚烈的性格柔和下来,留下了千载不朽诗篇。

在中国历史上,以柔胜刚的事例很多,但也有不懂得刚柔并用之人,如西楚霸王项羽,那是个驰骋沙场的英雄,耿直,坚毅,“力拔山兮气壮兮,时不利兮骓不逝”,面对四面而来的汉军他誓死不屈,自刎乌江。试想,项羽能够包羞忍耻渡过乌江,东山再起,带领着十万楚军卷土重来,那么这个天下又该是谁的呢?

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诗人李白,豪放,热情,也同样耿直不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才华造就了他的官位,但他的耿直刚强却断送了他的仕途,临终之时只能慨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所以老子认为自然水性体现出的是天道规律,正是这宽广、包容、公平、卑下、不争等德,成了海纳百川的“百谷之王”。

老子还由水之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即“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句话有很多种理解,可以拓展开来,联想到为人、处事、治国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居善地”,指善于定位,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谦卑逊让。

“心善渊”,像水那样静而深,善于容纳百川,深沉渊默。

“与善仁”,像水那样懂得仁和爱,助长万物,与人为善。

“言善信”,像水那样言语平实又有信用,声不妄发。

“正善治”,像水一样善于无为而有为,立身处世,柔和有序。

“事善能”,处事如水般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担当做事。

“动善时”,行动如水一样善于顺随天时,懂得把握时机。

水是一种普通的自然之物,川流不息,滋养万物,四季轮回有时,五谷生长有时,万物繁衍有时,人心顺应自然,这既是水的智慧,也是老子来自自然天性的天地人之道。

老子用宁静、平和之心观察自然的必然性,从水的物性上体悟出了柔弱与不争的处世之方,体会出了公平与谦下的治国之道,又从其形态变化上推测并描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

老子对水及其特性深切体悟的思维方法,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人,使自然之水具有了精深的文化内涵,并因此成就了一种博大恢宏的智慧。

以水为鉴,人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尝试并最终获得智慧的过程。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宁静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水的境界中悟道:自处时,怡然;热闹时,超然;无事时,安然;遇事时,泰然;失意时,坦然;得意时,淡然。如此人生静好。

走近老子:与自然水性相通的生存智慧

相关文章

  • 走近老子:与自然水性相通的生存智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非常著名的诗句,经历过渊深广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难以去吸引他;除...

  • 冰期与间冰期

    自然与社会的规律是相通的。 自然界有冰期和间冰期,经过冰期与间冰期的轮回,优胜劣汰,物种变异,适者生存下来了,发展...

  • 《精益创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道德经》和《精益创业》的暗合可以显示古今中外的人类智慧多么相通。不过,与老子惜字如金的风格不同,Eric Rie...

  • 冬日养生 红木家具不可少

    冬日养生 红木家具不可少 人是依赖自然万物而生存的,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人体小环境与宇宙大环境丝丝相通,许多花...

  • 安神红木椅,安福红木俞

    人是依赖自然万物而生存的,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人体小环境与宇宙大环境丝丝相通,许多花花草草、树根树皮都可作“药...

  • 紫檀、酸枝、缅花,红木家具的养生之道!

    人是依赖自然万物而生存的,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人体小环境与宇宙大环境丝丝相通,许多花花草草、树根树皮都可以做为...

  • 读书笔记 2 | 100 / 文化类 -《中国文化读本》

    文 | Sunny阳婧婧 Part 1 智慧与信仰 二、自然无为的老子哲学 《老子》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一般认...

  • 孩子生存的七项能力

    孩子生存的七项能力 1)、生存智慧, 她不等同于聪明,智慧是规律,是大自然的法则,只有了解自然才能了解人,因为...

  • 慈悲如月

    愚以为慈悲应当是与老子的道是相通的,是一种发自原始本真的觉悟,是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是与阳明哲学所提倡的“格物致知...

  • 水的智慧与水性人生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的守护神。天地万物,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试想一下,地球上如若没有了水,地球会是怎样的一幅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老子:与自然水性相通的生存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cg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