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万物皆自然,唯人过此间。超越既得妙,又难逃其苦。生世多危难,返真能坦然。自然常抚慰,细心去体味!
继上次讨论主体之后,顺理成章的,本章应该讨论客体,但是对于客体,我们若仅从概念上讨论,不免不得其法,所以必须要从我们熟悉的各类存在、现象入手。我想先来剥剥自然的壳。
自然,一提到这个名字,你是否想到了一片青山绿水,或者草长莺飞,令人难忘的江南四月?亦或是美国的黄石公园,或者那令人震撼不已的尼亚加拉瀑布。似乎一想起自然,我们就忍不住与某种冥想,或者精神的修行关联起来了。
是的,自然这个概念本自道家“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本来如此。道家的修行,亦以自然无为为本。近代以来,人们开始抛弃所谓的“创造论”,认为自然界是自然演化而来的,因而称之为自然。然而这就是涉及到一个问题,自然是否是自然而来的?
追问这个问题,好比一只兔子上的虱子,想要搞清楚整个兔子的样子一般,似乎有些徒劳。但从灵性的理解来说,“万物皆有备于我”,反过来,“我”也遍于宇宙之中,从宇宙创世之始,就已经伴随这股意识之流。万物因此而构成一颗有序的树,而不是向各个方向混乱生长,数学家、物理学家所发现的规律、常数,不过是证明其有序的某个局部而已,不可因此认为整体是随机的,而且造理来说,局部有序更应该说明整体是有序的,然而似乎我们对宇宙的观点,一方面认为其是有序的,一方面又认为其是无序的,这其实是一叶障目之故,那些目前看来无序的,以后终会明白仍然是有序的。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并不随机,自然亦如是。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确实正如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一般,恐怕还不仅如此,“天同覆,地同载”,我们身在其中,我们就说由她的各类养料构成的,自然对我们的影响之大,甚至我们自己都难以想象。比如无论人类或者地上的其他动植物,躯体都遵循轴对称分布,而且这个对称分布一般是左右对称,很少上下对称,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正是万有引力的结果。生命要适应地球的引力,就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再比如,地球上的生命都有明显的昼夜作息规律,这也正是地球的环境所致,如果我们的白天长度和现在略有不同,恐怕生命的行为又是另一回事了。凡此种种。自然甚至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当中。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地域文化,一个地方盛产什么,关于此物的文化必然盛行。地中海气候温暖,海洋运输便利,但土壤狭小,于是产生很多商业城邦。中国幅员辽阔,大河东西走向,于是形成独特的农业文化。自然所赐予的不同,人类所运用的便有所不同,无怪乎古人对自然如此崇拜呢!甚至古人将自然的某物,作为他们的保护神,所谓的“图腾”。古人与自然的关系,恰是婴孩与母亲的关系一般,脱离母腹未久,自认是自然的一份子,并且确实能实时感应到自然的变化。古代有所谓听鸟语者,又有所谓神农,皆是一证也。
那如今的人类怎么了?科技日益昌明,对外物的利用也愈加有效,可是却渐渐的远离了“自我”,所谓“自我”并不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他确实源于自然的赋予,“天成之”。我们纵有许多的梦想,但也不能违背我们的本性。每当忙碌之余,我眺望窗外的青山,我感受光和影的流动,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神性在流淌。还有我们日用的饮食,看似平常,细心去体味,百物皆有味,这些都源于自然赋予我们的属性。一味奔驰在外物之中,灵魂失去了张力,失去了栖息的温度,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现代人的不合于自然之处了。
要重新拾回和自然的关系,前人做了很多努力,从老子开始就疾呼,庄子更是痛斥文明使人成了祭祀用的肉,空有体面,而无自在,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指出:“不少人满手不必要的劳碌,却无法采摘生命的美果……”甚至在新近出版的《人类简史》一书中,也呈现某种“原始社会好”的风貌。确实,那时的空气如此清新,那时的湖面总是澄清,雪白明月照着大地,那些女人如花,那些男子如树,健壮,并且在林间自由奔跑……
人的自然属性,可以说在原始社会已基本确定,然而人的社会属性,却在时空中不断变化,这正是人的奇妙之处,以差别看似不大的一段基因链,表达着宇宙间最繁复的现象,这个奥秘至今未能全部解开。固然文明使人远离了过去与自然搏斗的凶险,但文明也使现代人失去了许多,尤其是《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的“体制化”、“齿轮化”的生活,几乎比比皆是,人们似乎在静静地做着某些事,其实是听天由命,这就是一种绝望。同时,人类自然属性当中最残忍凶暴的一面,并没有为文明所消除,反而在战争或者其他暴力行为中愈演愈劣,难怪有识之士屡屡发出慨叹。
到底是有文明好,还是没有文明好,这个问题费人思考,或许宇宙每一时刻都是完美的,只是我们的眼界有限。就我而言,一方面,又会陷入希腊神话那般人与自然的关系,虽则人类需要与自然搏斗,然而自然的丰盛也让人感动,那些茂密的森林、“风吹草低”的草原,总是惹人遐思,而且我们不是都特别喜欢那种人迹罕至,未被人开发过而愈发显得美丽的地方吗?这也正是《瓦尔登湖》与《湖上一周》这些文章的永恒魅力所在。但另一方面,我又晓得,在这种地方生存是艰难的,偶尔去旅行可以,但真要过日子,恐怕还有不少问题。但所幸,这些问题只涉及自然,但也因为这些问题只涉及自然,可能也会有些残酷性。比如,某些人直接被野兽吃了,人生从此结束。人类有时让人感觉比禽兽还坏,这时候我们就忍不住想回到自然,否则,大多数人,如我一样,是愿意享用文明的时光,而偶尔在自然中做客的。
但所谓的自然其实无处不在,在每天的夕阳之中,在每日清晨清新的空气里,在偶尔在路边一撇的花草,我们人类其实是被自然所围绕的,我们所谓的社会,不过是人化的自然而已。试想我们每日的饮食,不都出自自然吗?我们编造那些人造物所使用的材料,比如塑料,也全部是来源于自然。人类只不过是自然中最富于变化,最善于利用自然的一个物种罢了,也正因此,人性的尺度很大,就像刚才所言,有人比禽兽还坏,也有人比大多数人都高尚。
说这话恐怕禽兽不高兴了。但作为一个人类,我也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万物,抱歉了!但是我感到,自然万物,有与我们共鸣的,也有不与我们共鸣的,比如有些生物我们就很害怕,当我们超越自身去欣赏它们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美的世界,比如我们所讨厌的蟑螂,从另一个角度,你也会发现,它的手足如此灵活,它的壳如此晶莹而且防水,实在也是造化手中的一件珍品。对于自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从人类的角度进行改造,然而也必须要适度,除了改造之外,我们更要懂得欣赏和享用,尤其是感叹其赋予我们人生美的意义。关于自然与社会,是本哲思的主要思考问题,还会在以下的章节中做更细粒度的思考,本文就先探讨到这吧。
自然咏
自然
你雄奇奔放的手
历来抚慰我的心灵
为我创造那么多我所不知道的美好
并引导我走向内心的真实
我俯瞰你广袤无际的草原
我登上你高耸入云的雪峰
我投入你翻腾孕育的海洋
你是我最悦目的画卷
也是我的唯一归宿
为了你
我和文明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试图用我们的方式理解你、把握你
你却总是比我们宽广伟大
我们走得太远啦!
夕阳下
想念曾在你怀抱的无忧无虑
你叫我们做一个孩子
单纯地去感受
擦亮眼
能听到你又拨起了岁月的七弦琴……
临江仙·自然翩跹
厚赐家珍来此世,拈花一笑风云。千姿万媚物芸芸,海洋方热闹,又见陆如茵。
人类一兴群赫息,苍生安乐无存。文明璀璨亦蒙尘。慈亲呼唤久,前路雪纷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