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998天」
无论如何,人不能拒绝新生事物,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新生事物。你可以暂时不参与,但必须时刻予以关注,因为它会实实在在地改变、影响你的生活。
通货膨胀,简单来讲就是钱多了。可能会有人觉得很高兴:钱多了不好吗?肯定对人们有好处啊。恰恰相反,通货膨胀非但不会带来好处,还会“吃”掉你的钱。所以,通货膨胀是你财富的敌人。
通货,指的是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比如,人民币是中国的通货,美元是美国的通货,日元是日本的通货。而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高,导致流通的货币多于流通的商品的现象。
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手里的每一分钱,都应该对应社会上一分钱的实际商品,比如生活用品、房产等等。钱,不过是衡量这些实际物品的符号,就是为了携带和交易方便而发明的。而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上的实际商品不变,货币却变多了,这就意味着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你需要用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同样的商品。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共经历过三轮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0年,当年的商品价格上涨率达7.5%;第二次是1988—1989年,通胀率超18%;第三次是1993—1995年,通胀率超14%,其间,在1994年还达到了24.1%的最高点。以上只是较为明显的通胀,至于“不太明显”的通胀,近些年来可以说是时刻都在发生。
通胀之所以令人恐慌并不仅仅在于物价上涨,还在于每一轮通胀都是一个“劫贫济富”的过程。比如前面说的,通胀意味着货币超发继而贬值,而货币贬值的部分,其实就是被超发的这部分货币挤占了。
真正的通胀受益者,其实是那些有条件能贷到款的人和工资一涨再涨的社会精英。而对于大多数贷款困难的普通百姓来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被通胀无情的收割。
中国人爱储蓄,这是世界人民一致的看法。中国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稳居世界前列。因疫情和国际国内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截至2022年10月,央行公布的境内居民存款达261.02万亿元,拉动GDP最主要的消费受到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中国人是不得不储蓄。想象一下,作为一家之主,孩子上学要花钱、一家老小生活要花钱、生病吃药要花钱、将来养老要花钱等等,包括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也要用到钱。这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把有限的工资尽可能多地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有一点应该指出的是,近年来中国的通胀,在很大成分上属于输入型通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当这些产品的价格因疫情出现大规模上涨时,势必会引起国内相应产业链的上涨,进而逐级的叠加,最终影响到物价的上涨。
那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从政府层面来讲,经济问题可以通过金融工具来解决。其实,这也适合我们普通消费者。
以前,在通胀跑不赢存款利率的情况下,你只需把钱存到银行就可以了。但如今,一是利率早就跑不赢通胀;二是就算跑赢了通胀,在这个普惠金融的时代,仅仅要求资产保值,你就已经落伍了。
而优秀都是熬出来的,经过刻苦努力获取的快乐,才能让人不怕失去、心安理得的快乐,因为那是内啡肽的快乐。
在全球负利率时代,资金就是用来投资的。作为一个理性且具备长远眼光的人,现在就应该尽快规划自己的投资计划,越早开始,你越能享受更多的复利。
专注运动+财富管理:关于18年运动更多的分享,请关注公号:木子读吧,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与你一起见证成长!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