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张思维之网

作者: df16e06bdcf6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12:01 被阅读8次

    早前有一篇《为什么读了这么书,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文章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我也不止一次听朋友说:为什么我读了这么多书,可是要么就是读了之后过几天就忘了,要么就是读了用不到实际生活中。我还该不该读那么多书?”

    其实我们一直沉浸在“盲目勤奋”的假象之中。我们一直不断的看书,到处去参加线上线下的课程,记的笔记满满一大堆,在听大咖分享的时候感觉瞬间顿悟,其实过后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用。

    当普通人孜孜不倦的收集大量信息的时候,高成就人士却把精力用在建立自己的心智模型上,也就是一个大脑运作的框架上。

    福尔摩斯曾经对华生说:“我的头脑就像一个图书馆,里面有一个又一个的格子,无论从外面得到什么。我都会把它们装进格子里。”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自己就有一张很强大的思维之网。文克莱沃斯把争夺Facebook创意所有权的战争搅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扎克伯格轻轻松松一句话就能熄灭人们的疑惑:如果你们想到,为什么不把它做出来。在扎克伯格的眼中,Facebook的点子是一个系统的思维,他既能清楚的意识到它本身,又能知道怎么将它一步步的实行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前者只能争到了一些补偿,而后者却能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

    扎克伯格的思维之网,不仅仅体现在创意上,对待所有的事情他都能胸有成竹,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洞见、有把握。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 鲍林是这样描述的:我的头脑中有一幅图,一种类似于宇宙一般理论的图景,那是我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如果我在读一篇文章,听某人的讲座,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某些我过去没有的关于科学的信息,我就会问自己,这将如何装进我关于宇宙的图景之中,如果他们装不进,我就问为什么装不进?

    拥有思维之网的人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举个例子,比如在微博上,公布了一件热门事件。那么很多网友就会开始展开激烈的讨论,但是大部分人只能单纯的反馈接收到的刺激,有的人也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见解。而有的人却站在更高的角度点评到事情的本质,还有的人不仅说出本质,还会分析出事情的发展趋势。

    再比如看一场球赛,一般观众看到的是一场闹哄哄的角逐。还有些观众可能在注意球员的长相,但是专业的球赛讲解者却会告诉你球赛的决胜关键是什么,关键人物是谁?他的身手巧妙在哪里,甚至他的哪一个动作是历史上的经典动作,讲解者透过闹哄哄的表现,看到关键所在就有赖于他的心智模型的过滤作用。

    高成就人士区别于普通人的就是他们能够通过表象看到本质,很多人学习知识,学了不少但是缺乏必要的理解力,脑子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架,当发现自己需要用时却不知道怎么去运用。相反一个拥有完善思维模式的人,即便在陌生的知识领域,也能够大展手脚。

    大前研一原本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从事了九年的核反应炉设计工作,在进入麦肯锡之前,从未涉及对管理方面的知识,初到麦肯锡的时候,他甚至需要把商业用语转换成核物理用语才能思考,同事和他沟通困难,还骂他:你就像是公牛身上的乳房!这等于说大前研一是一个没用的人,但是大前研一尝试做了一次收支平衡分析后就觉得顾问这个工作很简单,他自己总结:在核物理领域里学到的思考方式,可以在其他领域无碍使用,包括陌生的商业领域。

    那么这种框架应该怎么去形成呢?那就是要深入的思考,再去刻意运用到生活中。通过深入的思考,我们能够对于自己所在的领域的知识有着深层的理解,这种理解化为一种思维结构,让我们能够放置我们学到的大量的信息。而通过实际运用,能够将知识转化成你内在的一部分。

    李叫兽在大学的时候,当时社团活动,要编一个短信,群发。本来这个事特别简单,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他说,不行,我要用金字塔原理编辑这个短信。后来他真的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用金字塔原理编辑这个短信。金字塔原理讲究结论先行,自上而下的表述,这样做出来的信息传播最有效。

    拥有了完善心智模型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完整的,他们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旦发生这种联系,他们就能够剔除不相干的信息,把思维资源释放出来,专注于处理真正重要的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张思维之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iw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