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毫无经验且从未想过成为班主任的班主任,我承认第一次参加工作的我,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有很多不足,比如:太宽容,不会打骂,造成的结果便是整个班乱哄哄的,上课非得扯着嗓子喊:“别说话”,或者是真生气一次才会起到作用,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班的学生是上课只会说话,不听指挥的一群学生。
每当办公室有的老师说:上班主任课的时候,他们不好说话……之类的话时,我就特别尴尬,内心也会特别不自然,是啊!上班主任的课,不能随便说话,这是他们有敬畏心的表现,可是在我的课堂上,我却完全体会不到这种被敬畏的感觉,何尝不是让人感到失落!
我也以为就我们班那样,肯定没救了,虽然一个个小孩下课挺可爱的吧,还会给我合唱好听的《山鬼》,但是,对于上课,我是真的不敢抱太大希望!
然而,从我今天听了一节英语课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班的学生也是“孺子”,只看老师怎么教罢了!
王主任一直提倡让我们学习张老师,去教室摆一个专门的位置,班主任没事的时候就去听课,还能顺便增进一下自己的知识!
我感觉这个建议可行,但是一直忙于各种纷繁芜杂的事情,没有机会付诸于实践,直到今天,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在班里听两节课了。
第一节是英语,我以为我们很温柔的英语老师应该管不住那群熊孩子,课堂肯定会像我的一样,乱成一锅粥,但结果完全相反。
英语老师让拿出卷子来,他们就拿出卷子来;英语老师让对答案,他们就对答案;英语老师让喊对错,他们一个个喊的非常响亮,而且连那最皮实的两个孩子都学会了单数和复数,这让我感到无比惊讶,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课堂。
可能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博学多才”吧,自己上课总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想到哪儿讲哪儿,甚至还会因为一个点,而扯东扯西,不知不觉就扯到了下课,一下课就感觉这节课讲的特别空,就像自己上大学时的课堂一样,没有固定的题,老师把文学史上的东西信手拈来给我们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就跟我不能适应学校定时定点的饭一样,我的讲课套路也依然没有从大学的模式里走出来,导致在人家干货满满的课堂中自惭形秽!
第二节时地理课,感觉地理课的课堂,就跟我上语文课一样,乱糟糟的一锅粥,同学们异常积极活泼,导致一节课没讲多少东西。
我就发现: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完全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弹簧一样,施力者用的力气越大,受力者就缩的越短,反之亦然!
他们的想法永远都不会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
而是:谁对我好,我就给谁捣乱;谁对我严,我就对谁听话。所以“严师出高徒”这句话至今都是有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