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春秋战国时诸候,战国七雄之一。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时,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 七国中秦国国士最靠西,一开始与杂戎杂居,被他国称为戎狄之国,七国中秦国出身最为卑微。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战国初经过百年的衰败,魏国夺取了秦的西河地区。加上贵族专权,内斗不乱,公室贵族互相残杀,国君朝不保夕。在秦孝公赢渠梁之前,一个国君被贵族杀害,一个太子不能继位与主母一起沉尸深渊。这种内斗限制了国家的发展。
秦孝公继位后,立志要改变这种赢弱的局面。于是秦孝公发布招贤令,不管是秦国人还是魏国人楚国人也好。只要有才能投奔秦国,寡人封他官爵,赐他土地。于是各国士人纷纷投秦。这是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他就是公孙鞅。
公孙鞅,原是卫国公子,原名卫鞅,去魏国后做了魏相邦公孙座的门客,改为公孙鞅。到秦后,秦孝公仼他为大良造,改命商鞅,封其土地为商地,是为商君。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具体措施为,打击贵族,收归贵族私兵及土地等,削弱贵族势力,将土地分给平民,实行军功授爵制度。闲时种地农,战时为兵,秦国不需要士人,因为士人不干实事,也不需要商人。实行人口登记造册制度,男子成年后必须单独立户,否则要重处。并严禁人口流动。就这样秦国只有两种职业,士兵及农夫。军民彻底沦为名副其实的战争武器。商鞅变化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战国时期各国都先后进行变法。士人的影响不可谓大,有句话说的是士人一怒诸候惧。上古时代,在贵族与平民之间,士人不断壮大。魏国开创了西河学派,培养了翟黄,吴起,李悝等。但河西学派的徒子徒孙很多都跑到了他国,成为了魏国的敌人掘墓人。魏国好像成了秦国的人才输送地。前有张仪,后有公孙鞅,范睢等。而公孙鞅的变法则彻底改变了战国的格局。
秦孝公之后,历任国君都励精图治,秦国曰渐强大。秦昭王时,听从相邦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与齐签订互不侵犯,蚕食周边三晋之地及楚国。至此,秦国一家独大。后期又涌现出白起,王剪等名将。尤其白起,伊阙之战杀韩魏联军24万,长平之战杀赵军45万。整个战国时代,各国因战争死亡二百多万,而白起就杀了一百六十多万,占死亡人数三分之二。白起在秦被称为战神,在诸侯及子民中是人屠。白起以一己之力消耗了各国的有生力量,尤其长平之战,令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加速了六国的灭亡。
秦王赢政继位后,奋六世之余烈,开始统一天下的步伐。公元前230年,秦东进灭韩,花十年时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