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伏天以后,天气太热了。酷暑难耐,只好呆在家里。顺便打开简书,写一点所思所感。
跨入新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就拿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来说吧,试想在二十年前,哪会估计到它发展的这么快啊!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完善和逐渐普及,它已成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我使用手机的时间快二十年了,手机换了好几个,现在用的是华为手机。在我的家里,至今仍珍藏着我使用的第一部手机。这部手机现在已经不用了,手机的原装电池已失效,换了电池后仍可正常使用。这部手机我使用的时间最长,陪伴我长达十年之久,也是我最疼爱的一部手机,尽管现在它的使命早已结束了,但我仍不忍心抛弃它,就像不忍心抛弃相伴多年的知己。因此,我一直珍藏着它,细心呵护着它,每过几个月,我就给它充充电,偶尔用它打几个电话。下面,就让我们打开封尘的记忆,跟随着这部老手机,追寻记忆中的那些美好时光……
二十多年前,当社会上某些成功人士手拿大哥大在街上炫耀的时候,我对他手中那砖头大的玩意儿感到神奇而向往。又过了几年,手机出现了,成为许多有钱的老板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他们大摇大摆走在路上,说话的时候故意提高嗓门。那种洋洋得意的神态,仿佛向路人昭示:看,我有手机!你有吗?每当碰到这种情形,我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气愤和无奈。于是,我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但是,我绝不会像他们这些土老板那样在路上炫耀。
这一天终于来了。那时十八年前的五月,我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一部摩托罗拉手机。这部手机花了我近两千元,当时我的工资还不到一千元,敢买这么昂贵的手机也是再三犹豫几经考虑。那时候,在单位除了少数领导外,大多数同事还没有手机。从此以后,这部手机就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特别是到外地出差或旅游,手机解决了我的许多后顾之忧,方便了我的出行。记得有一次去天津开发区看望一个老朋友,尽管提前和他通了话,可真正到了他那儿,面对许多林立的高楼我感到茫然,假如没有手机帮忙,找到他是何其难啊!这部手机模样不是很可爱,但是它的质量不错,功能在当时也是很先进,有语音拨号和无线上网,那时候用手机连接因特网速度慢得好笑,不过,在当时用手机看新闻已经很新鲜了。许多同事借用我的手机后,由衷赞许道:手机不错,这么先进!后来,单位买手机的多了,他们对手机使用和操作不很熟悉,由于我使用较早,我便给他们操作和讲解,大家对我的热心帮助很满意。
记得那时候手机用户不多,特别是信号不好。当时实行的是双向收费,资费贵的要命,可不敢和现在这样随便接听电话。每当手机铃声响起时,我的心里又激动又担心。接电话总是先看清号码后考虑几秒最后再接通电话,那时候陌生电话几乎不接,就是熟人的也是有选择接听。毕竟说话就是烧钱,自己可不能像老板们那样畅所欲言。网络信号差,导致手机通话不畅,也弄出许多笑话。有时候,信号已经中断,我还在傻傻地拿着手机耐心等待对方讲话。回到老家,家里没信号。有事需要和某个人联系,我得跑到村外空旷的高地打电话,当时有的老百姓没见过这东西,看到我一个人现在野外拿个塑料玩具自言自语,心里怀疑我这个人是不是有病啊。由于资费号、信号差,导致手机正常功能不能发挥,除了特殊情况必需使用时才用手机打电话,我平时使用手机通话的时间不是很多,使用的最多的是手机的短信功能。
那时候和朋友熟人联系,若不是紧要事情,一般都是用短信联系。每逢节假日,朋友一句热情的短信祝福,使人倍感温馨。现在手机有了微信后,人们已很少使用短信了,但是我现在用微信已找不到当时用短信交流的那种美妙的感觉了。除亲朋好友的联系使用短信以外,我还用手机短信参加一些媒体的互动节目。现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次参加中央电台的短信互动节目的经历。第一次是在2005年11月初,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直播中国特别节目和我们当地电台联合举办了一个面向全国的直播节目,我使用手机参加了其中的短信答题,并且成为少数幸运者之一,后来电台寄给我一套真丝睡衣作为纪念。第二次是什么时候记不清了,那是中央电台和鄂尔多斯电台联合举办的直播中国特别节目,我也参与了其中的短信答题并幸运抽中,后来电台寄给我两本珍藏书:一本是大开本《成吉思汗评传》,另一本是成吉思汗生平画册。对于平时喜欢看书的我来说,这两本书都是很好的礼物,我至今仍保存着,闲暇时拿出翻一翻,了解一下成吉思汗的伟大功绩,追忆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好了,时间不早了,有关手机的点滴往事就写到这里。最后,给大家提点建议,尽管目前手机应用已相当广泛,从通话上网到移动支付,还有正在使用的移动写作,都离不开手机。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适当的时候,放下手机,离开屏幕,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和大家面对面交流。不要长时间做低头族和手机控,玩物尚志,过多地沉溺于手机,会让你失去很多生活乐趣,毕竟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待手机也要有离有合,就像对待自己的伴侣一样,不可能每天都要厮守在一起。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让手机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说是吗?
(2018.7.22上午草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