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二
这些天我一遍遍的问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书,像我这个年龄十八九岁的我适合读什么样的书,读哪个类型的书更会帮助我去输出,去写作。
写作使人学会思考,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和写作相辅相成,那么问题就来了,你要选择读什么样的书籍呢?
有人说上大学了,别再像个小学生一样看漫画看小说,读那些俗到透的鸡汤故事,那些根本不叫书,多读点管理类,心理类,哲学类书籍,各个方面多涉猎一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我把我高中时代非常喜欢的各种青春文学类书籍例如苑子文,苑子豪,卢思浩,张皓宸这些青年作家的书都灰溜溜的藏起来,逼着自己去读像《非暴力沟通》,去读《演讲的艺术》这样的作品,可是我越读越感到迷茫,愈发的疑问,这真的是我所缺乏的吗?这确实是现在的我喜欢读的作品吗?
在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中,在给我们 「谈读书」这一封信中,他说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寻。
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自己。
朱光潜先生的话确实如此,当我小心翼翼的收起那些曾喜欢的书找出这些所谓的心理类,哲学类的作品时,满心欢喜的翻开扉页,想从中学到些什么,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快乐,不是不能接受这类书籍,而是糊里糊涂的读完,却还不理解书中讲的是什么意思。
无戒老师这样说只有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反复地去阅读,你才能够真正的吸收书中的知识,这样的读书才算得上有效的阅读。
是啊,有的人喜欢读经典作品,有的人喜欢读小说,有的人喜欢读干货,有的人喜欢读散文,有的人喜欢短片小说故事。那我应该属于喜欢读短篇故事类。
于是我又找到那些青年作家的书,拨着层层的关系我又发现了更多青年作家的作品。
朱光潜先生说现在的青年有一种非新书不读的想法,但是并非所有的新书都值得读。
那究竟什么样的新书不值得读呢?我强调的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像我经常提起的筱懿老师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我反反复复的读了不下三遍,一遍比一遍细致,一遍比一遍感悟更深。读一本不值得读的书,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没有从书中吸收到什么知识。
就像曾经我立志成为自媒体大V,无戒老师说那就去研究各个公众平台的征稿方式,管理模式,去学习去思考。
可是看了一段时间,蹭热度的文章,10w+的文章我的文笔着实太稚嫩了些。
于是还是转向自己比较擅长的观点文,比较擅长的短篇故事类。
所以无论现在你在迷茫什么,你总不能停滞不前,你还是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去摸索去发现,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再满心欢喜的去努力。
写到这似乎依然没有说出十八岁到底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籍,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几个人能答得出来。但是在你读各种书籍时内心的感受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了你热爱读什么样的作品。
有时候有些作品现在读起来苦涩难懂,那就暂且先放一放,先去读你喜爱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到了合适的时间,再去品读,你会发现,现在读这些不早不晚,刚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