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里面的人把所有武术一律称之为拳,练武过程也不叫练武叫打拳。把练过武术的人称为会拳术或叫有二下子的人。
记得十二三岁的时候,村子里莫名其妙地兴起打拳热。看到很多小伙伴有事没事,在人前人后显摆,心里面羡慕极了。于是瞒着父母跟一个我叫二叔的人学习打拳,二叔的弟弟(论辈分得叫他三叔)和我是同学,他俩的一个姐姐是我三叔的媳妇,是我亲亲的三婶子。因为有这层关系二叔才肯教我打拳。
那年二叔在上高中,听他自己介绍说,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和谁、谁一起被称为全校文章三杰。一个偶然机会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那老人见二叔骨骼精壮,臂力惊人,便收之为徒教他拳脚功夫。大约二年的光景,二叔已在家乡出了名。
一次收麦季节。中午吃完饭休息,大家闲聊说到武术方面的话题,大家见二叔在现场,齐声说你三更半夜就起来打拳,能不能露两手让大家见识见识。二叔听说之后,一言不发走地到一个碌碡跟前,麻利地去掉框架,双手夹起碌碡来回搓动着,碌碡在二叔的俩手之间越转越快。二叔突然把碌碡抛向空中,然后伸出右手接住下落的碌碡,左手扶住碌碡的另一端,轻轻地放在地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还不到两分钟,直把大家被惊得目瞪口呆。二叔却和颜悦色地坐下来,继续和大家一起聊天、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做似的。
又有一次,邻居翻盖房子。二叔去出义工,也是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提议让二叔打两下拳法开开眼,二叔什么话都没说,笑盈盈走到一段土墙跟前。蹲着马步,双手放在腰间的两侧,左腿向前一个弓步,右拳如影出击,只听见到一声“嘿”,土墙上应声多出一个篮球大小的洞,二叔在大家的喝彩声中坐下来,继续和大家一起休息。
于是我和同学(二叔弟弟)一起跟二叔学打拳,学拳自然先从基本功练起。蹲马步、拉伸、劈叉、踢腿、引体向上、翻单杠等等,一月下来浑身疼痛、累得半死。两个月后身体上下感到轻松、力道大涨、走起路自觉身轻如燕。接下来就是苦练旋风腿、二起脚、鲤鱼打挺、乌龙绞柱、前后空翻。这样半年以后才开始学习长拳、少林拳、大小洪拳,在熟练这些拳术套路之后,又学习了刀枪棍棒及一些软器械的拳术技艺。二年下来力气大增,身体也灵活许多了。
谁知上了高中之后,学习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各门功课老师抓得非常紧,一环扣一环所有的节点都被老师把控死死的。同学们忙得连喘气时间都没有,更别提打拳的事了。
二年没日没夜的高中生活,于1980年7月结束了。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我,对高考结果自信满满,上大学是十拿九稳的事。闲着无事想起荒废许久的拳术,找个没人地方想比划一下,哪知道一伸手方知早忘得一干二净,连基本功都倒退为零状态。
匆忙想起找二叔看看能不能再教我一回,到二叔家一问,二叔去年就参军去南京了。
垂头丧气之际,见到我的同学(论辈分得叫他三叔),当年没考上高中,现在还在读初三。
我们既是亲亲又是同学,见面自然亲切许多。他问我今年高考怎么样?现在想干嘛?我如实回答。
三叔羡慕不已说:学习上我不如你,可打拳这块我还蛮自信,你二叔当兵不在家,我来教你怎么样?
我连忙答谢说,有三叔教我打拳,是侄儿的福气啊!
大学三年及毕业后若干年,打拳是经常的事。
后来的某一天,我听说二叔患脑瘤去世了。三叔因争强好斗远走他乡!自此我和打拳的事说再见了。没想到一起朝夕相处多年的三个人,竟然是这样结局。
拳术技艺可以强身健体,抵御疾病,对延缓衰老有极大好处;如以此恃强凌弱、横行乡里则害处亦大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