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梅随笔//家庭教育之陪伴和接纳周五女儿学校组织了一场关于《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小升初》的心理辅导讲座,主讲人是学校的卢主任,卢主任不仅是资深教育学学者、心理咨询师,同时还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参与主编的《实中外小家庭教育文摘报》一直以来深受家长们的喜爱,甚至很多家长都把它当成自己学习成长的重要文献和参考资料。
(此图为文友毛歌作品)受孩子班主任老师的委托,有幸让我和大家分享女儿张粲然的的成长历程和家庭教育心得,故做了一些回顾和总结。个人观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教育不仅是陪伴还有接纳。每一位优秀的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们并肩前行的父母,今天我想给大家说的是深度陪伴。我理解的深度陪伴,就是除了生活中陪伴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成长外,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不敷衍,重视和孩子的交流,平等对话,充分信任。我和女儿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聊天时间,睡前十分钟。我们什么都聊,家里的、学校的、我工作上的等等,反正宗旨是她感兴趣的话题,她愿意聊的事情。女儿经常回来给我们说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班里有什么趣闻,同学之间谁和谁是好朋友等等,甚至她们宿舍闺蜜之间说了些什么悄悄话也都给我说,我和女儿之间,是母女亦是朋友。我大多担任的是倾听的角色,当然也总不经意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孩子很多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就在这每天的睡前十分钟不经意之间发现、解决和转移了。有了陪伴还要学会接纳,接纳孩子自己的特点。原来人们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任你随意图画,但现在好像大家更认同:孩子是一粒种子,有自己的生命力,有自己的花期。每个孩子都有所长,有所短,作为父母应该做的是接纳孩子自己的特点,不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有良好的表现,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允许孩子有缺点和错误。女儿的语数外三科,语文和英语较好,数学相对弱一些,我曾和数学老师沟通过多次,也按照老师的建议和孩子一起努力过,但比起另外两科总还是差些,我给老师说,女儿的图形和空间思维比较弱随我。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她们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如果对孩子提出成年人的要求,无疑就像给孩子穿上爸爸的西装,妈妈的皮鞋,奇怪的不是孩子,是为孩子提供装扮的我们。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好的不好的都是如此。接纳,本身不是一种方法,他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和态度,但态度可以影响方法,接纳可以让我们更从容,不焦虑,更加坦然的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
(此图为文友毛歌作品)我有这个意识,但还没有修炼成。六年级刚开学的那段时间,我和女儿的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非常的不顺畅,我总结原因有两点,一、女儿因为进入青春期,身体和生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和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进入了叛逆期;二、面对培优班的选拔、面对小升初压力,面对作业量猛然增加,面对校内校外明目繁多的各种考,女儿的情绪开始烦躁和焦虑。这种状况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每天看着写不完的作业听不完的说教,连自己最喜欢的阅读都需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才能完成时,女儿彻底爆发了!作业不主动去写,上课还时不时跑神.....当我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反馈时,我很重视,但并不是特别吃惊,因为孩子的这种焦虑情绪我已经感知到了,只不过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我理解孩子,也体谅她的不易,我试图和她平等的沟通,但她非常固执,听不进去我的分析和劝告,我说一句她有十句等着我,我的情绪失控了!对她特别凶,甚至使用暴力把她拉到单独的房间做反思,我采用了一种严重不对等、不公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我冷静下来后特别后悔,不止一次的向她表示道歉,我知道她接受了我的一切,后来她也发现这种对抗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也改变不了现状,倒不如看怎样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同时我也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删减了可以暂时停下来的课程,给她留出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问题解决了,但这件事却给我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能力差异很大,从模仿到半独立和独立转变,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到强烈要求父母的尊重,希望家长把他们当大孩子看,一直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定型,当青春期遭遇小升初,面对从未有过的压力,还伴随有身体和生理上的一些发育和改变,情绪的波动是正常的,焦虑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做家长的,只有关注了了解了,预知了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的感受,做出正确的引导。你不跟随孩子的成长,孩子自然用自己的方式和途径悄悄地成长。所以我想说的是关注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关键期,不仅仅是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渡。具体的方法我也在摸索和尝试中,欢迎大家共同修炼,共同探讨。
(此图为文友毛歌作品)最后,我想用卢梭的一句话及一点体会结束,他说:“上帝打造了我,同时把模子打碎了”。是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用心构筑孩子成长的桥梁,爱心在左,方法在右,始终陪伴孩子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那么孩子生命中必会鲜花弥漫。
2017.1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