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家庭篇家庭教育新观念
李跃儿育儿经历:惊天大案惊醒梦中人,果断让13岁儿子休学一年!

李跃儿育儿经历:惊天大案惊醒梦中人,果断让13岁儿子休学一年!

作者: 慕珂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3-07 21:53 被阅读0次

作为芭学园的创始人,李跃儿老师的育儿经历,着实让我倍感惊讶。

如果,此刻的你觉得自己孩子问题一大堆,那是因为你的样本案例太少。

看过李跃儿老师曾经走过的弯路,你会发现,育儿路漫漫,只要你学习和不断摸索,曙光就在前方。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李跃儿记录了她和先生曾经对孩子的种种折磨,以及后面的“拯救”之路。

其中错误的做法的确让人有点胆战心惊,但改变后的决心和方法更值得我们借鉴。

01  “所有老师、父母犯的错我都犯了”

李跃儿说,对儿子而言,她曾经是位糟糕的母亲,她把所有老师、父母能犯的错误都犯了。

她兢兢业业地爱孩子,但从孩子眼里发出的,不是受到爱的光芒,而是摧残过的黑暗。

因为不懂儿童的世界,不懂教育,她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对孩子实行折磨。

孩子在幼儿园时,经常被老师告状,比如午睡起来不穿衣服等,她觉得丢人,就冲孩子大喊大叫:“你为什么不穿衣服,为什么?”孩子被吓坏了,瑟瑟发抖,两只眼睛瞪着她……

还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说孩子上课不看黑板,怎么说也不听,让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脑子是不是有问题。那时她绝望得不得了,回到家就抓住孩子的胳膊边摇边喊:”为什么上课不看黑板!”并打孩子一顿……

事实是那个老师不懂儿童的成长规律,给孩子糖放桌上不让吃,孩子因为看黑板就得背靠桌子,他不想糖被其他同学拿了,所以死盯着糖不看黑板……

但李跃儿当时完全不看这些,只会对孩子动手,一顿吼叫。

孩子上小学以后,老师告状更厉害,有次因为学习不好,她和先生被叫到学校去训斥。

回来后她生气地说不要这个孩子了。夫妻俩一起把儿子赶出家门。她至今还记得当时儿子两手死死拉着门把,那种绝望的眼神。她和先生一个人拉着孩子,另外一个把他的手往外抠,直到把他推到门外为止……

她每天陪孩子写作业,在旁边盯着,越盯毛病越多;书包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本子是好的;考试成绩老是全班倒数第一。

她接孩子时,班上同学经常说:阿姨,你家徐冰可又被老师打了,或者,我没打你家徐冰可,最好的是,今天老师没有骂徐冰可……

有一次,她彻底失去了控制就喊道:"干脆用钢筋把你我都捅死了,我们都不要活了"……

后面,看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实在太差,就把孩子送到了熟人开的小饭馆去打工,那年孩子才8岁。但孩子依然没有想着要学习,于是又把孩子领到捡垃圾的人住的破屋子里,说以后他就住在这里,捡垃圾。她希望儿子知难而退,然而乖顺的儿子却问“能否带上自己的被子,因为他们的被子太脏了”……

李跃儿说,她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是爱儿子的,但她的柔情却用一种钢铁一样的形式显示出来。她以为这样能把儿子教育得很优秀,却没想到把儿子折磨成小木头人……

02  惊天大案“惊”了一身冷汗

李跃儿说,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她先生的做法更过分。

动辄打骂不说,而且他的打骂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折磨。

比如让儿子解开裤子把屁股露出来,他再用苍蝇拍打,打得又红又肿。所以他儿子对他一点感情也没有,离家多少天都不想他,两个人像仇人似的。

转机发生在他先生调查的一个轰动全国的大案。

1999年4月20日,银川宁夏,几个罪犯想抢劫运钞车,因无武器,故打110谎称报警,把4位民警引来后炸死,其中一个没死,也被连捅22刀。

其实主犯杨杰从小非常优秀,有天赋爱唱歌,爱写诗,会拉小提琴。然而,最终他和他的大弟都成了杀人狂魔,两人被判处死刑,小弟杨辉和他的父亲因包庇罪也被判刑。

为什么三个孩子变成这个样子?

答案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然而,他的父亲并不觉得他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他说他花了很多心血教育孩子,可惜全部都用错误的方法。比如:

孩子不听话,他就会把半盆洗脚水连同脚盆一起扣在孩子头上;

觉得游泳太危险,孩子不听话一定要去,他就跟在后面,然后扑上去把孩子的头摁在水里使劲淹他;

上学,孩子挨打是家常便饭,字写不好,分数不高,通通都挨打;

甚至,擀面皮把两张皮放在一起干擀,也挨打……

被赶出家门的时候,面对盛夏天空中的星星,小弟杨辉都不敢看,他说那是被冻住的星星……

孩子们说小时候爸爸不在家就快乐得跟过年一样,一听见“爸回来了”,就像听见“狼来了”似的……

而他们的母亲,在丈夫凶爆的教育方式下,让她的爱变了形,就像身处危境中的母鸡一样,一边护着小鸡,一边盯着天上的老鹰,时时提心吊胆,准备最后一搏。

最后把母爱变成了溺爱、愚昧的爱,是非不分,听任放纵。比如杨杰好吃懒做,贪图享受,6岁还在吃奶等行为,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孩子们在慈母和凶父的夹缝中残喘着,在火与冰的对峙中蜕变……

03 踏上求解、“拯救”之路

这个惊天大案惊醒了李跃儿夫妇,让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他们从孩子3岁开始,10年间一直在折磨他。认识到儿子心灵伤害太深,得彻底治疗,李跃儿当机立断,决定让孩子休学一年,调整好了再上学。

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孩子重返童年,回到3岁那个时候。

他们夫妻专门腾出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一起疯玩,一起打闹,孩子需要的都满足他,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孩子一下幸福得不得了。

“一个13岁的孩子,也算大半个小伙子了,竟然开始喜欢婴儿的玩具,看幼儿的书籍,撒娇撒得满地乱爬,嘴里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他用体觉、味觉,口诀、手的触摸、脚的探索等自由的体验,让他把以前本应该经历的敏感期全都经历一遍,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一点一点恢复到现在的年龄。”

不过,这个过程真的需要父母有智慧,如果父母没有足够力量支撑孩子表现出来的那些过于反常的行为,也有可能中断,打回原形。幸好,李跃儿那时已经开始接触教育了。

有位搞蒙氏教育的朋友告诉她,受过伤害的孩子如果重新得到爱和自由后,就会出现一个胡闹期,比如把蛋糕砸到天花板上,把沙发拉倒,总之就是闹到你简直无法忍受,出现这种症状就说明她儿子有救了。

李跃儿说,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任何事情都可以忍受,为此她已做好准备。

但她左等右等,儿子并没有出现这种非常强烈的破坏性行为,而只是撒娇,没完没了的撒娇,腻得让李跃儿有点难以忍受。

比如,孩子个头快跟她一样高了,但两只手耷拉着学小狗,问他话从不用语言回答,用狗的叫声回答,旺旺表示高兴,拐几个弯就是不满意,要是发出”吱吱“的声音表示心里很难受,就像小狗挨了打一样,到最后干脆坐在地上爬,不用腿走路,完全退化到婴儿的状态。

刚开始李跃儿还强忍着,后来就有些担心,孩子继续这样下去,会不会变成娘娘腔。

一天,她看到《倾听你的孩子》中写道,如果孩子想要吃一块饼干,要是他正常地说“妈妈我要吃饼干”,这就是饿了。如果哼哼唧唧地说,就不是饿而是需要爱了。这个时候母亲要抱上他一边抖一边说:我们来吃饼干,我们来吃饼干,直到他自己下地为止,这是6岁之前孩子的情况。

李跃儿恍然大悟,当年3岁的孩子往她身上贴她就把孩子推开,现在孩子正是用撒娇的方式来赢得她的爱,进行心灵创伤的修复。

她马上采取应对措施,每当孩子撒娇时,她就把他揽在怀里,亲他,抚摸他的脊背,边抚摸边跟他说话,直到他安全为止。

通过努力,一年之后,孩子基本上恢复到10岁左右的状态。因为不想孩子继续停学,只好让孩子入学了。但她和先生努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他先生有3、4个月什么也不干,一心扑在孩子的教育上。儿子从学校回来就跟他一起玩、一起聊天,并把这些事情都详细的记录下来,一边记一边反思,常常写到半夜,最长一次是凌晨4:00多。

而且那些天每天早晨爬起来给儿子做早餐。结婚20年,李跃儿都没有享受过这个待遇。

吃完早餐把孩子送到门口,拥抱告别,儿子娇娇地用脚后跟倒着,假装不会走路了,一摇一摆的下到楼道中间还要再喊一声”娇“,他的爸爸在上面等着,也回应一声,有时候干脆就送儿子到楼下或者小区门口再送过马路。

孩子走后,爸爸喊一声,孩子立马就会掉过头来看爸爸,然后再撒腿往学校跑去。

整个过程两人情意绵绵,似乎有点煽情,但在修复和孩子关系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必然过程。父母需要真正能够融入到孩子的心里去,才能和孩子建立心与心的亲密连接。

当然,这个用心陪伴的过程,不光是跟儿子玩,也包括很多内容:

比如每天创意比赛,一起读书讨论,一起讨论儿子喜欢的话题等。

对于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语言对他们已经没有太多作用,甚至会让他们反感。但如果父母和他们一起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

除此外,李跃儿的先生也会想办法和孩子做他不喜欢的数学。

儿子数学很差,没一点兴趣,她先生就跟儿子一起做题,做的时候故意做错让儿子做对,然后当马给儿子骑上一场。下一次找一道难题他做对,他就把儿子当马骑一圈。这是在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有平等,有竞争的状态让他儿子逐渐坚强起来。

当然,这个度,要根据父母和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切忌生搬硬套。

再后来,她先生也会朝儿子喊,但和过去不一样,过去是胡乱发火的喊叫,现在的喊叫是坚持原则;以前喊时儿子也会冲着爸爸喊,现在孩子十分顺从,性质完全变了。

儿子小时很恨他爸爸,看电视有人长得像他爸,都要赶紧关掉;现在孩子放学回来,如果爸爸不在家就心慌意乱,在屋里转来转去,直到爸爸回来。

妥妥的铁哥们的关系,父子的心完全融到了一起。

04 一切都是为了“爱”啊

李跃儿夫妇对于孩子“拯救”的系列背后,有个强大的支撑点,那就是强大的有智慧的爱,而不是愚昧的爱。

李跃儿说:“我们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指的是不管父母对孩子付出如何多,要是没有爱,或者说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那么他所有的努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但这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只有爱是不够的,他的爱必须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

智慧的爱能使孩子优秀,愚昧的爱只能毁灭孩子,比如前面大案中杨威父亲和母亲一样的爱。

李跃儿老师的育儿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发家长班上的一个学员。

之前她说,这次疫情完全让她崩溃了,孩子根本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天上午睡觉,下午追剧,完成作业拖到最后胡乱做一下,晚上12点左右睡觉,没有阅读和画画。

如果她说“能不能早一点完成作业再好好玩”,或是“能不能早点睡觉”之类的话,孩子就会很烦躁,说“你不要再说了”,然后就不理人了。

在家的这一个月,她多次心力憔悴痛哭到不行,她甚至怀疑还会再好起来吗?感觉一切都晚了。

看了李跃儿老师的案例后她感同身受,才发现原来也有人是这样。她女儿现在也是每天都要爱,11岁了还老撒娇。

还记得之前一个讲家族序列的老师讲过一句话,大意是家族当中所有人表现出来的各种所谓“问题行为”,他们心心念念的其实都是在呼唤爱呀!孩子又何尝不是呢!

大卫·梭罗断言: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饥渴。医生与精神病学家早就认识到爱与缺爱都将对身心疾病形成重大影响。

蒙太古说:把一个杀人犯、一个不可救药的刑事犯、一个行为不良的青少年、一个精神变态者或一个冷血的家伙弄到我这儿来,在几乎每一种情况里,我都能让你看到童年没有得到适当的爱所造成的悲剧。

05  我们能做什么?

李跃儿老师说:“为什么我要把教育家长看得比教育孩子还重,就因为这个体会我是从那个误区里走出来的,我知道孩子的状态就是父母的状态,孩子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原因。”

这个经历和我的何其相似!因为深感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的道理,所以决定从事家庭教育工作,致力于父母们的成长。

通过李跃儿夫妇陪伴孩子的方式,也让我意识到目前自己做的还有太多不足。

在和孩子修复关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揉到孩子的世界里去,没有完全从她的兴趣点出发,很多时候还是以自己想法为主。

比如希望她做这件事情,希望她读这本书,希望她做这种运动……孩子感兴趣自己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就比较敷衍……

看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谢谢李跃儿老师把她的育儿经历分享出来,让我们看到育儿专家曾经也走过那么多弯路,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即使孩子13岁了,即使曾经受过那么多的伤害,但只要父母愿意改,孩子就一定可以改变!

这篇文章有点长,因为不想把李跃儿育儿的过程精简,希望你能更清楚了解细节,因为很多改变都在细节里……

此外,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里面非常多让人心惊胆战的案例,会让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清楚,父母愚昧的教育方式是怎样一点点毒害孩子,而孩子又是怎样在这样的毒害中,去反控制父母的。而且,李跃儿老师的很多观点,也值得一读。

这是一种学习,也算是敲警钟吧。

相关文章

  • 李跃儿育儿经历:惊天大案惊醒梦中人,果断让13岁儿子休学一年!

    作为芭学园的创始人,李跃儿老师的育儿经历,着实让我倍感惊讶。 如果,此刻的你觉得自己孩子问题一大堆,那是因为你的样...

  • 驯养儿子

    摘自:李跃儿老师 当我和先生对照所采访过得4.20大案,被震撼之余痛下决心改变自己,先生开始了驯养儿子的行动,先生...

  •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今天晚上,李跃儿通过微信的方式讲述“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李跃儿是我育儿路上的第一个领路人,带我穿过了那最迷茫,...

  • 走进李跃儿

    李跃儿,著名幼儿园芭学园创始人,美术教育家、油画家;她曾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

  • 李跃儿1

    从我讲的这个案例里边,大家来体悟,如何去解决我刚才说的那4个问题。顾客都在做同一件事情,但是现在呢,不让上课了,像...

  • 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分享一下公众号推荐的好书——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李跃儿,原名李跃春,1958年4月1日生,来自宁夏银...

  • 李站国的惊天大案

    李站国是谁?在饭冰冰、逢小杠等一大堆名人各种撕扯事件下,李站国这个名字根本难入时人眼,当然他犯下的大案也就没有人关...

  • 2017小回顾

    编辑 | Joy 图 | 李肖工作室 被莹EE这么一问,我才猛然想起,是哦,今年还没写总结。一语惊醒,梦中人,经历...

  • 初识及再遇小巫

    9年前,第一次知道小巫,是在李跃儿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的序言里。 她自己是育儿专家,遍读育儿书籍,却在...

  • 听书《关键期关键帮助》

    育儿先育己,在我育儿路上又一次认知的颠覆! 《关键期关键帮助》这本书的作者李跃儿,著名幼儿园芭学园的创始人,美术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跃儿育儿经历:惊天大案惊醒梦中人,果断让13岁儿子休学一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yc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