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节内容着实可以与前节内容合并一起来写(十二节中的无名指(弯曲伸展不开)与十一节中的鸡狗(走失),以及十二节中的心性赶不上别人与第十一节中的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此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节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十一节的重点在于丧失(放心);十二节的重点在于不如(不若),后者是为前者的更进一步。
说明:除了侧重点不同以外,其他并没有什么区别,都以陈述的手法表明自己想要说的道理(赏析与引申点到为止)。
赏析(原意):一个人,他的无名指有些不适,虽不妨碍正常的生活,但是为了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做事,正常生活,他却选择费尽心思去治疗手指。
手指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心性赶不上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是人们的通病。
提:
此节内容较十一节来说,更赤裸了:十一节至少还有一个“仁,人心也~放其心而不知求”的铺垫,还能在鸡狗走失的同时牵扯到善心丧失之后人类的选择问题。而,此节以无名指开文,以心性结尾,个人觉得更为牵强——强行说明不知轻重(不知类)的道理。
牵强(原因):
第一、所例举的“无名指”(为何不是其他手指)。
第二、治疗自己的无名指,天经地义,也许只为自己生活能够舒服一些,不一定就是为了跟别人比手指健不健全。
第三、直接以手指作为心性(本体)的喻体,只为阐明一个人对心性的追求应该大于对任何东西的追求,然而,手指的好坏,与是否对心性有无追求并无直接联系。
……
故,在引申方面直接跳过以手指类比心性的问题,直接把孟子想要阐明的道理展现出来——人需要知道轻重缓急。
引申(轻重缓急):
1、何为轻:外物为轻、欲求为轻、得失为轻。
2、何为重:礼义为重、心性为重、品行为重。
3、何为缓:己身为缓、做事为缓、立业为缓。
4、何为急:他人为急、助人为急、成人为急。
此四十八字,可供大家空闲之时深思熟虑后,逐渐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正走在仁义之道上,日常与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与自在(四十八字可以自己的方式更换或改变,只要符合标准都是可以的,这里只是提出一种方案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