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兰凌(十二)

作者: 上善若水VI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07:00 被阅读25次

    十二

    中午开饭的时间到了,食堂餐厅里买饭的工人排起了长队。

    卫立民拿着两个盛饭菜的钵子跟着队来到卖饭窗口,瞄了一下厨房里几个大盆子的菜:萝卜炒豆腐、豆芽、芹菜、莴苣、土豆丝和白菜粉条汤。

    他买了四两米饭一个萝卜炒豆腐和一个芹菜,转身准备找个地方坐下,见一个年轻人正坐在一个长条桌子边大口地吃饭,就在年轻人对面坐了下来,一面搭讪道:“小伙子你好哇,一顿能吃多少?”

    “半斤米饭两个菜。”小伙子自顾吃头也没抬。

    “嗨,你看你一个豆芽一个莴苣,咱们四个菜不同样,不如合在一起吃吧。”

    小伙子也没客气,于是两个人的菜就放在了一起。

    这个年轻人叫姚志刚,看上去不到三十岁,他见对面这个人挺亲和,就不再感到生分,两个人边吃边聊起来。“你是市里机关上的吧?”姚志刚问道。

    “就算是吧。”

    “你们怎么会到这儿来吃饭?”

    “这儿不好吗?”

    “伙食不行呀,你们能吃得惯吗?”

    “我看跟机关差不多。”卫立民接着说,“你好象对厂里伙食有些看法?”

    “唉,能有啥看法,我们工人填饱肚子就行了,反正每天都是干巴巴的这老几样,一个星期甚至十天半月才有一次荤菜,要是一个星期能打两三次牙祭就知足了,再多了咱也吃不起。”

    两人吃完饭,卫立民站起身拍拍姚志刚的肩膀笑了笑说:“小伙子,你这个要求不算高,也合情合理,我想就照现在这样干,这个要求明年就能达到,一定能达到,到时候要是达不到我来给你道歉。”

    姚志刚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卫立民,心想,这是谁?他不像是在开玩笑。……

    开过饭,食堂司务长郭三朋正和厨师们一起忙着捡场儿。郭三朋年近五旬,为人开朗大方,爱说爱笑,饶有风趣,又爱谈古论今,很讨厨师们喜欢,大家都叫他郭三笑。

    捡完场郭三朋正要出去厨师们把他拽住:“三笑,来一段再走嘛。”

    郭三朋环顾了一下众人,眉头一展:“好吧,那就从那场三国故事戏说起吧。”

    郭三朋清了清嗓门,“剧情说的是那天诸葛亮要和赵云在军帐中议事,就叫传令兵传赵云进帐。按剧情传令兵只管去传就是了,谁想扮传令兵的演员平时与扮诸葛亮的演员有些过节,想借机叫‘诸葛亮’出点洋相,于是冷丁地从嘴里蹦出一句‘如若赵将军不肯前来那便如何?’戏文里根本没有这个情节,更没这句台词,这不是活坑人么?那‘诸葛亮’急中生智,计上心来,只见他眉头一皱眼珠一转,对‘传令兵’说道,‘来来来你附耳上来。’‘传令兵’把耳朵凑上前去,‘诸葛亮’对着他耳朵小声骂道,‘我操你八辈祖宗,你这是公报私仇。’那‘传令兵’猛一愣怔,竟没有反应过来,急忙退后几步跪在‘诸葛亮’面前大声唱喏道:‘得令呐!’”郭三朋的故事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嗬,挺热闹哇。”走进厨房说话的是市委书记卫立民,郭三朋和厨师们都认识,卫立民曾几次来到这儿询问职工们的伙食情况,他还在这里帮过厨、卖过饭。

    大家见卫书记进来都站了起来。卫立民忙招呼大家坐下,自己也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下来。

    他对大伙说,“师傅们一年上头经受着烟熏火燎,忙忙碌碌地为全厂职工服务,都十分辛苦。我们现在因为条件有限要改善职工生活存在不少困难,不过我在想,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还是会有所作为的。”

    他接着说,“比如现在蔬菜为主的条件下,能不能炒菜时多调配些花样?能不能在作料、油料和其它方面多想些办法?主食也是一样。总之只要我们心里时刻装着职工,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师傅们都拿出自己的绝活来,共同努力把饭菜调配得更好,尽可能让大家满意。”

    厨师们听了都相互点头议论着。

    卫立民又转脸笑着对郭三朋说,“老郭同志,你是总管,得多操些心哟。”

    郭三朋有点不好意思地摸着后颈脖,“卫书记,我们一定想办法把职工伙食调剂好。”

    卫立民笑笑,“那就好。”

    卫立民从卷烟厂出来已是午后时分,他蹬着自行车准备回机关大院,没走多远迎面遇上骑车过来的卧龙棉织厂厂长倪福基,两人同时在路边下了车。倪福基的车杠前面坐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

    “哟,这小姑娘长得多灵巧可爱呀,是你女儿吧?”卫立民抚摸着小姑娘的头问倪福基。

    “是的。”倪福基忙对女孩说,“快叫伯伯。”

    小姑娘望着卫立民怯怯地叫了声,“伯伯。”

    倪福基随即感到这样称呼似乎不妥,不好意思地对卫立民说,“不知道该不该这样称呼。”

    卫立民呵呵一笑,“这样称呼好呀,我显年轻嘛。”

    说着又转向小姑娘,“嗯,真乖,告诉伯伯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姑娘低着头小声回答说:“叫倪思佳。”

    “哦,倪思佳,这名字很好,今年几岁了?”

    “三岁半了。”倪福基接过话头回答说。

    “她妈妈呢,在哪里工作?”

    “不在了,生她的时候大出血没救过来。”

    “对不起……”卫立民为自己的唐突有点难为情。

    “没什么,都几年了。”倪福基平静地说。

    倪福基的妻子叫胡亦佳,娴静秀美,在世时是个小学教师。当年妻子的离去使倪福基的身心遭受重创,每想起夫妻之间点点滴滴的恩爱之情他心里就一阵阵刺痛,好长时间都茶饭不思,长夜不眠,体壮如牛的他不到一年就瘦了一二十斤,直到一年多以后才慢慢地从伤痛的阴影里走出来。

    倪福基今年三十五岁,一米八的个头,长得雄劲英挺,脸上写满沧桑。

    倪福基从小就没了母亲,在他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又因病去世,留下他和姐姐相依为命。姐姐福贤比他大几岁,她心灵手巧,凭着一手过硬的活计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抚养弟弟,为了照顾好弟弟,直到快三十岁才结婚。

    倪福基也很懂事,为了减轻姐姐的负担,他十七岁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到一家机修厂学钳工,后来进入卧龙棉织厂当了一名保全工。在卧龙厂这些年,他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从班长、工段长一步一步提升到现在的厂长。

    “你这是要到哪儿去?”卫立民问倪福基。

    “回厂里去,”倪福基指了指小思佳,“这几年都是我姐姐在带她,今年我姐姐的小孩要上小学了,姐夫又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我就把她接回来,先放在厂幼儿园。”

    “哦—。”卫立民接着问道:“现在厂里形势咋样?”

    “现在全厂都在开展攻关活动,大家积极性很高,只是有些生产环节还不协调,生产效率受到一些影响,我们正在采取措施。”

    卧龙棉织厂五百台布机一千多号人,这在大城市算不了什么,但在兰凌同行业中那可是龙头老大。这个厂如果发展好了就能把其它棉纺织企业带动起来,到时候全市棉纺织行业将从“卧龙”变成“飞龙”。因此卫立民早就盘算着卧龙棉织厂的发展。

    “福基同志,你们厂的生产需要专门研究,过几天我就过去,我们一起好好商量一下,你说呢?”

    “那太好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逐梦兰凌(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ij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