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看了两篇稿子,看的云里雾里,基本没搞懂作者要表达什么。
看得出来,在素材的搜索上,他花了很大的功夫,努力往自己的选题方向去靠拢。
但是,写作新手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问题,恰恰就是素材的堆砌。
素材素材堆砌得越多,自己越没话说,不但失去了自己发挥的空间,最终对读者来说,意义也并不大。
最终,稿件整体就会因为失去读者思维、产品思维、社交思维,变得有气无力。
我们常规的一篇稿件,大概有三四千字,其实能够说透一件事情,或者一个观点就很不容易了,而我们完成一篇稿件的整个过程,其实是为这件事或者这个观点而服务的。
其中,最大的“服务商”就是素材,它是例证我们观点成立的最佳伙伴。
第一,素材的堆砌是有技巧的。
不是作者看到什么就用什么,不是作者喜欢什么就用什么,更不是哪种素材看起来有逼格,所以就用什么。
有的素材,它呈现的是一个事件的现象本身;有的素材,它呈现的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也有的素材,它呈现的是一个事件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所以,同样是素材堆砌,会因为素材呈现的本质不一样,最终会导致稿件出现不同的质感∶一个是堆砌感,一个是大号感!
如果不太熟悉其中的细节门道,就很容易把【深度现象稿】和【素材堆砌稿】混为一谈。
第二,素材能够例证观点就可以了。
首先不要加戏,其次不要用数量上的勤奋掩盖战术上的失误,最后,引用的素材可以对它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然后引用金句进行过渡(结论先行),然后再延伸出作者的观点或价值升华。
这样,就可以减少素材堆砌带来的生硬感,稿子有了细节和质感之后,【就是比较值钱的样子了!】
最后,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有价值?
可以尝试删掉所有和素材有关系的内容,剩下的那些文字,如果能够呈现作者的思考和价值,就可以作为判断标准了。
如果不行,不妨试试【重写】,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