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合肥,写合肥前,问过周围常出差的朋友:去过那座省会城市吗?回答十有八九没到过。
也难怪,全国省会城市中,恐怕还没有像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不座落铁路大"动脉"上。京沪铁路,火车经过安徽境内蚌埠后,直接南下,绕过了合肥(虽然蚌埠与合肥相隔仅100多公里)。如此一来,周围常出差的朋友,不识合肥,未到合吧也便顺理成章了。
2003年,公司在合肥市区购置了商业地产项目。上网查阅,才知合肥是北宋青天大老爷包拯的故乡,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故乡。被二名赫赫有名的历史名人吸睛,机缘巧合去了那座陌生而又新奇的城市。
有路名无街名,合肥就这么任性
初到合肥,有些蒙圈。蒙圈的原因在于市区道路名称的特异。在俺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市区道路的名称,不少以全国其它城市地名冠名。虽感觉有点杂乱无序,渐渐眼顺耳顺便入了脑洞。而合肥市区道路,有以长江路,淮河路命名的道路名称。毕竟,长江淮河大江大河贯穿于安徽省境内,名声远扬。除此之外,合肥市区主要道路冠名的方式,是以省内其它城市的地名冠之。比如黄山路,安庆路,芜湖路,桐城路等,给人一种唯我大安徽独在而无视其它的自信。而沈阳道路命名是东西走向为路,比如宁波路。南北走向为街,比如太原街,好找不迷路。1952年荣升安徽省会的合肥,城市道路特立独行以路名而概之,对当地人而言,无疑增加了亲近感,增强了认同感,却让初来乍到,少有迷路的我,不由屡次迷失方向,用东北话说"找不到北"呀。
毛主席题写"安徽大学"校名,合肥大学瞬间无踪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8472/76133be3481ec4b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8472/f249d975d87b8d12.png)
记得抵达合肥当天,买了一盒合肥牌香烟。烟盒上印有"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毛主席手迹,顿感面前陌生的城市,是个有故事的城市。 不久,公司需要一名档案员,与同事去安徽大学物色。学校大门口发现"安徽大学"的校匾,竟是毛主席题写,很是好奇。在合肥,著名高等院校有中国科技大学,有合肥工业大学,毛主席为何偏偏题写了安徽大学校名?与公司总工聊起,方知校名来历巧然有趣。当时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是主席亲定的封疆大吏。1958年,教育部批准在合肥成立合肥大学。那年9月毛主席视察合肥,兼任合肥校长的曾书记,请毛主席为筹建中的这所大学题写校名。不知是未表达清楚,还是毛主席有新的想法,那天深夜,毛主席欣然题写了四幅"安徽大学"校名,并附上了一封信。开头写道:“校名遵嘱写了四张,请选用。”无不表达了主席谦逊大度和对曾希圣的器重。第二天,省领导见过主席的墨宝,岂敢提让毛主席再重写校名呢?瞬间,崭新的合肥大学阴错阳差被更为崭新的安徽大学所替代。从此安徽大学成为人们日后久念的话题。
东北人不吃的蝲蛄,登上合肥美食名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8472/48cd75b78acce835.jpg)
合肥是座生活节奏缓慢的城市,特色美食重多。如臭鳜鱼,李鸿章大杂烩,狮子头。但最受市民欢迎的时尚美食却是小龙虾。
小龙虾,在俺东北管叫它喇蛄。据说,喇蛄是日本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引进中国,主要是清理污染河道。龙虾食性极杂,无所不吃,生命力强,在污水中生存时间可达三四年,所以东北人是不吃喇蛄的,也不喜欢喇蛄张牙舞爪的样子。可不知为啥,这水中之物偏偏受到合肥人的大爱,百吃不厌。每年吃掉的龙虾达二万多吨。
记得,合肥大街小巷,室外大排档,售卖红红的小龙虾,一直不解为何冠名"龙虾"美名。呆了一年多,无胆量品尝这一奇食。有一次,公司招待员工,当地员工嚷着要吃龙虾宴。饭桌上,面对端上的一盘盘红彤彤煮熟的小龙虾,员工大吃海吃,拿手扒虾头,撕虾身,取少得可怜小小虾肉,沾着佐料。平时很淑女的女员工,也丢下了往日的矜持。怕是心理作怪,总感觉小龙虾生长不干净的水域,影响身体健康。在合肥几年中,吃小龙虾的次数,算起来没超过三次。
晚上,浏览了一篇报道,说合肥经营小龙虾的餐馆达四千余家,让人难以置信。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十五六年前,记得中央电视台报道沈阳人喜爱的时尚美食。你猜是啥?烤鸡架!看罢,不可思议亦无语。现在,俺大沈阳人最喜爱上了烤肉串。而千里迢迢的合肥,水网多,周边到处是河汊,滩涂,池塘,水库,具有了小龙虾养殖的条件,有了供应渠道。小龙虾在合肥占有非同寻常地位已然不是为奇。倘若把小龙虾拿到俺沈阳来卖,恐怕不成气侯。毕竟,小龙虾身大肉少,吃着磨叽,吃着费劲,哪有撸大块肉串过瘾解馋。那有疯饮大杯扎啤,沈阳老雪赶劲爽口,你说是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