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对联(下)

作者: 米老爹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10:20 被阅读499次

趣谈对联(上)

趣谈对联(中)

关于对联,还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

相传纪晓岚在山西藉的同年陶序东家饮酒时,窗外有一中年女人套马驾车,母马恋着马驹,不肯上路,在院子里打圈,急得那人女挥鞭打马。陶序东见了即口占一联,要纪晓岚对下联。这上联是:

妈妈驾马,马恋马,妈妈鞭马;

纪晓岚知道这是陶序东要考自己了,忙起身也向窗外看。恰好稍远处有个小姑娘牵着头老黄牛,老牛正舔着自己的小牛犊,不肯走,直到小姑娘用竹枝抽打它才勉强跟着走。纪晓岚见此情景,立即对出下联:

妞妞牵牛,牛舐牛,妞妞打牛。

史国良作品

从这个传说,可见对联也成为一种斗智赛艺的娱乐形式了。

古代用对联的方式斗智的故事不少,而且不仅仅存在于文人墨客之间。

相传明朝文学家杨慎(号升庵)正德年间中状元后,从水路乘船返家视亲,行至一河水较窄之处时,恰巧遇到武状元所乘之船行至此处。双方为了各自抬高身价,便争着先行,结果两条船挤在一处,都不能前行了。

但船还是要行的。这时武状元想了想对杨升庵说,你是文状元,一定擅长对句;我乃一介武夫,就出一个上联给你对。你对上来了,我无话可说,就跟随在你的船后;你若对不上来,那就对不起了,要让我先行。

杨升庵自忖自己的文才怎能输于一介武夫,便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了对方的提议。

于是武状元朗声念出了上联:

  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杨升庵一听,大出意料。此出句武状元巧用谐音,既指物又论人。以“橹速”谐三国时东吴名臣“鲁肃”,以“帆快”谐西汉初名将“樊哙”,意含“文不及武”。杨升庵一时难寻对句,不得不让自己的船尾随在武状元之后。

这件事成了杨升庵的一大憾事,直到他儿子结婚时仍耿耿于怀。当儿子儿媳拜堂鼓乐齐鸣之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高兴地大喊一声,原来困扰他多年的联语终于对出来了: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此对句以“笛清”谐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西汉名相“萧何”,鲁肃与樊哙相比实有高下,而狄青与萧何相比,萧何更胜几筹。杨升庵终于找到了“武不及文”的下联,了却了平生一大憾事。

还有很多传说是说文人在对对子方面不及村民的。这些传说一方面歌颂了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表明对联自古以来就是一项相当普及的文化活动。

相传从前有个秀才为人恃才高傲。一天,他在田垅边遇一挑泥农夫,秀才不肯为农夫让路,农夫也不肯为秀才让路。

相持良久,农夫笑道:“你不是秀才么?我有一联,你若能对上,我愿下田让路;你若对不上,你下田为我让路。”秀才根本不把农夫放在眼里,心想你一农夫何能难倒自己,于是满口应承。

农夫随即说出上联:

一担重泥拦子路,

秀才一惊,暗想:这上联看似说眼前之事,实则谐音,寓“一旦仲尼拦子路”。仲尼是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先生拦学生的路,理应学生让开呀!看来实在是不能小瞧这农夫的文才!他苦思冥想半天,终于无言可对,只得满脸羞愧地下田让路。

从此后,秀才一改他的高傲,发愤读书。几年后,秀才考取了进士,出任地方官。

一天,他巡视浚河引水工程,傍晚时见河工谈笑而返,突然激发了灵感,这才续上前联:

两堤夫子笑颜回。

这下联说的也是眼前事,仍为谐音:“夫子”是孔子的称呼,颜回也是孔子的学生,可谓是绝对了。

明代嘉靖八年,江西状元罗念庵一次和几个士大夫出游九江,一名船夫见状元来了,兴致勃勃地前来求对。罗念庵见是个船夫,不屑与他一谈。船夫见状元看不起自己,于是不卑不亢地拿出了写好的上联。罗念庵一看,即时傻了眼!这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这片上联,历经几百年无人对出,直到1959年,广东有个老工人托人到十里外的农村去找“九里香”木料。这种木料非常少,以前往往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寻回;谁知这次却异常顺利,两天就把木料运来了。有人因此忽然记起这片几百年前的上联,顿生灵感,对出下联: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水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传说古代有个年轻的举子上京赶考,途中借宿于一家小店。店主有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姑娘,容貌俊俏,才华出众。举子喝酒时姑娘给他斟酒,他见姑娘貌美如花顿生爱意,便大胆向姑娘求婚。这姑娘许是见的客官多了,也不躲闪,大方地回答说,我出一上联,你若对出下联,我便允婚。

举子心想,你一村姑,能出什么难对,便信心满满地请姑娘出对。

谁知姑娘的出句却很有特色:

  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

举子愕住了。

这“冰冷酒”是个名词,都有“水”的偏旁,而且依次是“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古时“冰”字可书写为在“水”字左边的横撇上加一点)。这个太难了!

举子冥思苦想了半个多月也没对上来,也无心去赶考了,最终因用心过度,一病不起,魂断异乡。

姑娘被他的诚心感动,将他葬于小店屋后。

第二年,举子的坟上长出了一丛丁香花。

一天,姑娘的先生看见这丛花,告诉姑娘说,举子生前没能对出你的对子,死后对出来了。姑娘忙问先生何以见得。先生说,你看他坟头什么都不长,单单长出一丛丁香花,这不正好对上了吗?姑娘恍然大悟,深为举子痴情惋惜。知其下联是: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

  这对句“丁香花”对“冰冷酒”物名对物名,且这三字“丁”上一横是“百”字的头,“香”字上头有“千”字,“花”字上头有草头,而草头也是繁体“萬”字的头,所以对得非常严密。

  这个故事也表明古代物色女婿时,对联是考查的标准之一。

  从前有个塾师学识渊博,所教七个子弟都考中进士。这位塾师愿将自己的两个宝贝千金分别嫁给他们其中的两人,但先决条件是能对出他出的对联。他出的是下联,有十个数字,由小到大排列,要求对出上联,且运用数字应相反,由大至小。下联云: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七个子弟听后顿时发愣,其中六个任凭怎样冥思苦想也无法对出,只得唉声叹气地怏怏而去,只有一个平日寡言少语的弟子留了下来。这个弟子虽不善言辞却才华出众,在其他六位师兄弟走后,他仍凝神思索。忽然,他喜形于色,大叫一声有了,即对曰: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这上联完全符合塾师提出的要求,他眉开眼笑地连连夸赞:真乃吾之贤婿也。当即定下婚事,两个女儿均嫁他一人。

还有小孩子也不可小觑。

据说明代大学士杨廷和自幼就聪颖超人。他8岁那年中秋之日,其父与客人对饮,饮至深夜,其父得一上联,就请客人续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客人苦思良久,却不能对出。当时在旁边玩的杨廷和却随口吟道: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此下联对仗工整,令客人及其父惊叹不已,齐声称妙。

不仅是古代,现代也有对联的佳话。

趣谈对联(下)

郁达夫有一年游杭州西湖,在一茶亭进餐。用餐毕,他面对近水远山,心中感慨,偶得一句,不觉高声吟出: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但是,一时却未能想出对句。正苦思冥想间,适逢茶亭主人报帐: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郁达夫一听,不禁击节赞赏:“好对,对得工!” 茶亭主人一愣,随即解释说:“先生,我是给您报帐。您用了一壶茶,四碟点心,二两粉丝,一共五千文钱。”

郁达夫盯着茶亭主人说:“这么说,是巧合?”

“是巧合。”

“那,更是妙对了!”两人对视,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此联因巧合与误会而成。上联全为杭州山水,指上天竺 、 中天竺 、 下天竺 三座寺院,合称“三天竺”,简称“三竺”;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而这巧合,正是此联的情趣所在。

富有情趣的对联太多了,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最后再录一则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江南地区有一个秀才整天喝酒,嗜酒如命。一天醉倒在县衙门前,县令命人将他提进衙门,升堂厉声训斥:“尔身为秀才,乃属饱学之士,今日烂醉如泥,不成体统。本应重责,念尔秀才出身,本官出几副对联,尔若当即对上,就饶尔此回,下不为例。”

秀才虽醉,却也知叩谢遵命。

县令便出上联:

好男儿要学文习武。

秀才忙答:

真才子会行令划拳。

县令摇头晃脑道:

读书习字。

秀才脱口而出云:

推杯换盏。

县令慢条斯理曰:

五经四书百家论。

秀才喜形于色答:

头曲三花二锅头。

县令听他所对的尽是喝酒,不由地叹口气:“唉,朽木不可雕也!”

秀才以为是县令出的上联,马上对:

嗨,美酒焉能醉乎?

县令气得吹胡子瞪眼,拍案喝道:“一派胡言!”

秀才吓得战战兢兢,叩头忙对:

两坛老酒!

县令勃然大怒,高喊:“给我打!”

秀才一听却喜出望外:“谢老爷,四两足矣。”

县令被对得啼笑皆非,又奈何其不得,只得挥手道:“快退堂。”

秀才起身踉跄离开,还不忘对下联:

将进酒。

相关文章

  • 趣谈对联(下)

    趣谈对联(上) 趣谈对联(中) 关于对联,还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 相传纪晓岚在山西藉的同年陶序东家饮酒时,窗外有...

  • 《对联趣谈》

    这几天因年底,大家都忙,老师没出对联,诗友们轮流出句,我们就跟着对了几句。罗列了三天的对联,如下: 若冰出句: ...

  • 对联趣谈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艺术形式,因意思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留下许多风花雪月的优美故事。尤其是在举国...

  • 趣谈对联(上)

    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无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机关单位,或是商店、礼堂等公共场所,都会有对联的身影。因为常张贴或悬...

  • 趣谈对联(中)

    写对联不容易,因为要求对仗严格,特别是在平仄上还必须上联的最后一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字是平声。不过,如果掌握了拟...

  • 对联趣谈(文/张世林)

    在《中华诗词论坛》对对子 出句:堤柳/钓/烟波(友出) 对句:塔杉/铺/炕...

  • 秦少游对联趣谈

    “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赛丈夫”。 苏小妹三难新郎,...

  • 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

    读巜学习强国》每日鉴赏丨名联趣谈。觉得非常有趣。 孟姜女庙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

  • 岳飞墓前两副对联趣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对联对联,烦不烦?

    对联不反对,可首页百分80都是对联,下啦还是对联,有病?简述策划是个傻子?

网友评论

  • 扶青:老师这些小故事哪里搜来?好看。
    米老爹:@扶青 还有呢。还是没退休时为让学生对对联有兴趣,想法搜集的。
  • 文杰读书:好文
    米老爹:@奔跑的笨石头 谢谢!
  • 六月荷清香:对联里藏着大学问:clap::clap::clap::+1::+1::+1:
    六月荷清香:@米老爹 :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
    米老爹:@六月荷清香 是的,有大学问。
  • 陌上红裙:老爹,那个丁香花的对联有点像聊斋故事呢😊,有趣。
    老爹辛苦了,关于对联就写了这么多👍👍👍
    米老爹:@陌上红裙 是的,有那么点意思。
  • 明朗说: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我姑娘最喜欢这个对联٩(๑^o^๑)۶
    米老爹:@明朗说 :+1::+1::+1:
  • 三湘涟漪:真的好有趣。我也想起了一个故事的对联: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米老爹:@三湘涟漪 :+1::+1::+1:
  • 铁妩:斗智斗勇,还有那么多故事,太好了!👍👍👍
    米老爹:@铁妩 是啊,联语故事还有很多呢。
  • 井底女蛙:对联这几篇太棒了,大赞
    米老爹:@井底女蛙 谢谢你夸赞!
  • 欣然_bd23:每个有关对联的故事都很吸引人,读完后受益匪浅!
    米老爹:@欣然_bd23 故事有趣,也有益。
  • 野猫爱鱼:看了这些对联故事,对如何写对联也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谢谢老师🖊🖊🖊👍👍👍💐💐💐🍒🍒🍒🍻🍻🍻
    米老爹:@野猫爱鱼 不谢。
    米老爹:@野猫爱鱼
  • 雪花如糖:精彩👏
    米老爹:@雪花如糖 谢谢!
  • 山青青:这个很有趣,也值得学,改天再看前面两篇。
    米老爹:@山青青 谢谢!不急,慢慢看。
  • 千年老妖婆:老师讲的这些对联,配上有趣的故事,寓教于乐,好看。
    米老爹:@千年老妖婆 谢谢你一贯的支持!
  • 晴天的天:长知识的文不能错过
    米老爹:@晴天的天 谢谢!
  • 米喜:好玩好玩!
  • 晏承林:妙趣横生!
    米老爹:@晏承林 谢谢!
  • 静夜风:记得高中时,我们语文老师也讲过“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的典故,对联的学问很深,米老爹写的更精彩。👍👍👍
    米老爹:@静夜风 谢谢!
  • 达力:这醉秀才醉的可爱,句句不离酒,却是对的如此工整,笑死人。米老师肚子存货太多,待我再看下一篇😆😆
    米老爹:@奇宁 谢谢!在你们的支持下,我会继续慢慢写的。
  • 福二姨:哈哈,这篇最好看,每个故事都精彩!
    米老爹:@福二姨 这篇突出了“趣”。
  • 冲浪小鱼儿:米神威武,拜( •̥́ ˍ •̀ू )
    米老爹:@冲浪小鱼儿 谢谢!
  • 玉妮:老师博学,对对联颇有研究!
    玉妮:@玉妮 嗯!是的!
    米老爹:@玉妮 谢谢!谈不上博学,只是对对联感兴趣罢了。
  • 清晨起:老爹学识渊博,底蕴深厚:+1:
    米老爹:@清晨起 谢谢!
  • 涓涓清流_00:👍👍👍拜读了!
    米老爹:@涓涓清流_00cb 谢谢!
  • 虬田:雅俗共赏,智慧深远
    米老爹:@虬田 谢谢!
  • 河沿边:拜读了,很精彩。:+1::+1::+1:
    米老爹:@迅秋 谢谢!

本文标题:趣谈对联(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rp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