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文章,应该是一篇反思文。过去2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处于不敢跟别人比较,对竞争的理解只看到其负面的阴暗面,却忽略了它正面的促进作用。
以至于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用不愿意跟别人比较做为借口,在让自己活在舒适区中。
以至于明明已经处于落后的列队中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在中上游水平滑翔,甚至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领先的地步,因为感觉竞争太激烈,太难了。
多么多么可悲的想法。
一、落后是相对的
过去大部分人的比较是处于自己的周围圈子里面,难以触及圈子以外的情况。
比如说,学校的成绩排名,最多最多全市排个名就了不得了,而全市在全国的水平又处于什么位置,又是另外一说。
再比如,大部分女生会高估自己的长相,也是相同的道理,她们将整个排名放在身边的圈子,加上默认电视剧中的女性不属于自己的排列范围内,于是怎么比较怎么觉得自己长得也还不错,却往往高估了自己的外貌价值。
这个现象也可以用“乌比冈湖效应”来解释:
“乌比冈湖效应”: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 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
二、落后的标准
订阅号中揭示了一个不太能接受的事实:
过去,百分之40之后是落后;
现在,百分之20之后是落后;
现在,实际上很可能是100%都是落后;
将来,很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为什么这么说?这困扰了一段时间,不过我想可以用以下思路去解释:
订阅号中的百分之几所说的是个人或者一个团体,这个百分比是相对的。
而落后的划分是在资源获得度的百分比上来界定的,这个百分比是偏向绝对的。
举例1:根据二八原理,20%的人掌握着80%的金钱。
- 从金钱获得的百分比来看,若80%的金钱都不在你手中,的确你算是落后的。
- 而这80%的金钱掌握在20%的人手中,说明落后的你不在前20%。
- 所以从人数的角度上来说,20%之后的人是落后的。
举例2:下图是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图,我们会发现,小米一家占据15%的份额,华为占14.5%,苹果占13.5%,三家巨头占据手机市场43%的份额。
- 从市场占有率的绝对百分比来看,若这40%的份额不在你手中,的确算是落后(图中也可以看出,其他几家的市场份额均未超过10%)
- 从企业数的角度上来说,说明未进入这前三家的企业均可以称之为落后。
多么血淋漓而残酷的事实。
而过去的我会说,跻身前列的竞争那么残酷,他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并不是我想要追求的,我又何必跟他们去竞争呢?
这也只不过是被害怕作祟的借口而已罢。
要知道处于顶尖级的高手们看见的世界和平普通人看见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是看一本书习大大看的内容和深度跟刚刚工作的小屁孩的内容与深度明显不在一个层次。这也是为什么多年之后再去看同一本书,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因为自己的维度与过去的自己更高了。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谁有会有几个偏远农村的亲戚,偶尔过年回去聊天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所在讲述的问题在你看来太容易解决了,可是他们反而会纠结很久并且思维很难想明白。因为他们相比较于你思维更加落后。而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性:你正在纠结的问题,对于更高层次认知的牛人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呢? 答案也是必然的。
所以,努力摆脱落后,不是为了让自己身居前列而前进。而是我们知道在成为前列的过程中,我们能成长得更快成长得更茂盛,而足以让自己尽快看到现在看不到的世界。
三、如何摆脱落后(如何缓解落后给带来的危机感?)
其实目前在做的共读《通财路》:“从头阅读专栏文章并输出感想”,便是在摆脱落后、缓解危机感的方式之一。
而更加多的方式可能是以下,暂时自由一个大概的想法,需要具体完善。
-
寻找到一个目标,能够在某个方向上精进。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
在这一个方向上进行刻意练习
阅读李笑来老师专栏并思考与实践复盘。 -
在以上两个环节循环
学无止境,成长是唯一的铁律。
总的来说,落后这篇订阅号文章是在告诉自己:眼光放宽一点才能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不在舒适区温水煮青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