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一年级又有不少的新教师,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快成长,使学生在一年级得到更好地教育指导,我们在一二年级倡导上“示范课”,数学大组长领头,另有三位孕妈妈课时量少,各承担一些,四个人轮流,每周呈现三节课,包括练习等。今天是示范课的第二天,听课的老师不少。我都去进行了跟踪,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徐媛功底深厚,语速合适(略偏快,但我听着很舒服,学生也能听明白),指令清晰,点评到位,内容少而精。晓霞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已经显怀,辛苦了。她的课堂流程清晰,研究氛围浓,想给学生的东西也挺多的。综合两位老师的课堂,对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习惯以及教学进行总结:
常规课堂习惯:
1.听铃声习惯:
值日生口令要求:同学们,请静息。
生:就静息。
要求,声音洪亮,全体回应声音干脆。第一遍不符合要求,老师重新回到教室门口,演练一遍。
2.举手发言习惯。
口令:先举手,再发言。
听口令,再行动。
要求:师说前一句,生说后一句。
学生发言:同学们,其他学生接:听你说。到了高段,省略为“听”。
3.集体发言习惯:要齐说。别人说完你才说,是无效发言。
4.翻书习惯:
口令:师:请你翻到第1页
生:我就翻到第1页。
要求:左手压书,右手指字(也可成为口令)
5.小铅笔使用习惯:
【拿】师:请你拿出小铅笔。生:我就拿出小铅笔(或简单地说一个拿字)
【放】师:铅笔请回家
生:我就请回家
6.下课口令:下课三件事……
数学学习习惯:
1.以评价促习惯:以列为标准,进行整体评价。一列中发言者声音洪亮,效果不错,师画五星。点名表扬,并说来自第几列。(渗透列的认识)表现不好的,画圈,建议改为向上的箭头,以示鼓励。学生表现好,允许挣回去,换成五星。
2.数数习惯:
口令1:师“金手指”,生:“到”
师演示,生一起手口一致。
口令2:师:小手准备。生:我就准备。
3.说完整话的习惯。
学生话没有完整,老师补充完整,请学生共读3遍。后续发言中继续鼓励。
听完两节课后,我觉得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记录与整理。我给一年级组提的建议有:
1.每次一人做实录。(今天发现,做实录也应该要有具体要求)
2.整理一年级课堂习惯,先梳理能想到的,再根据课堂情况增加一下现场生成又比较适用的。
3.加强教研。(目标:应是素养导向下的目标;重点环节即使是示范教师,也应拉一下;板书设计应提前设计,讨论,要符合儿童视角)
4.习惯养成:才刚入学校的小朋友,习惯培养重于学科内容教学,两者相融相辅。每一个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重视重复与达成效果,第一次讲清楚,练明白也很重要。如,指令清晰,少批评,多鼓励,老师话精不能多,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听不了太多的内容。
关于听,建议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会一个人完成。如听老师说,听同学说,把这两个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就很好了;第二阶段,学会与同桌互听互说。有的专家甚至认为这可以放在3年级开始。我个人觉得太晚了些,从我们观察构校学生现状,一年级孩子在一下是可以做好与同桌互听互说的。有的班级甚至在第一学期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两个阶段。到了3年级,我们可以加强小组合作。
两人互听互说,要演练如何是听,如何是说。如两个人的位置由端坐变成斜坐;眼睛由看前方变为看同桌或所讲的位置;如果有学具使用,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合作。
当然,所有的不是由老师来教,可以从学生的表现里进行提取,时间节点也是大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但确实不宜操之过及。
5.课堂活动:刚入校的小学生活动也要慎重。比如:老师发出的指令是,请每一列前3个小朋友起立。这个数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是比较难的。首先,什么是列,学生可能并不是特别明晰;每一列,又提高了难度;前3个小朋友与第3个小朋友,可能有个别学生混淆,他会纠结,到底有没有我呢。可是,别的孩子已经开始喊了,你要站起来。这样,这个孩子更没有时间思考,他乱了。
比较简单的操作是:老师先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列,如果学生知道,就强化一下:如从6列中任意抽一列(做成签,学生会很好奇,很期待),再请这列中的前3位站起来,请其他学生判断或出题。
当然,即便是这样,还是稍拔高了教学要求的,因为一年级上期的小学生要理解的第几个,不是群的概念,指的个数是1个。可关系不大,这是建立在生活常识当中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