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意:
颜渊、季路站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的愿望呢?”子路说:“我希望将车马、轻软的皮衣都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用坏了也不懊恼。”颜渊说:“我希望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把劳苦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子路说:“您的愿望是什么呢 ?”孔子说:“使年老的人得到安乐,使朋友相互信任,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在理想与做人方面是有着不同的境界的,孔子也一向关注弟子们的志向的培养问题,时不时地拿出来问一下。孔子的理想状态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建立一个和谐重仁的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把一个人的志向分为了狭义的个人理想与广义的社会思想两个方面了。
而从子路、颜渊、孔子的各自表述中,可以看到人生的三个层次,三个不同的境界。
子路是个讲义气的人,很乐于帮助人,并与朋友分享财富。他追求财富,但不为财富所累,也就是不为外物所困扰,是个轻财好义的侠义之士。同时也表明他所与朋友共享的也就是财富,不过是身外之物,还仅仅停留在舍物的状态。
颜回比子路更进一层,子路公其物于人,颜回记其善于己,内心修养达到了一定程度,考虑事情或为人处世就不以自己为中心,自己能做的事情绝不给别人添麻烦。“克己复礼为仁”,表现的是内在的仁德于心。
而层次最高的当属孔子,因为他的志向全都是社会层面上,希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基于对全社会的一种热切的希望与期盼,没有个人的得失在其中,是一种无偏差的泛爱。心怀家国,仁爱天下,大同归一之念,实在是志向高远,故而道远路阻。孔子怀着此远大志向,为实现这样的理想而传学授道,努力教化更多人,让更多人去影响更多的人,为实现这样的人生理想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
钱穆注:此章见孔门师弟子之所志所愿,亦即孔门之所日常讲求而学。子路、颜渊皆已有意于孔子之所谓仁。然子路徒有与人共之之意,而未见及物之功。颜渊有之,而未见物得其所之妙。孔子则内外一体,直如天地之化工,然其实则只是一仁境,只是人心之相感通,固亦无他奇可言。读者最当于此等处体会,是即所谓志孔颜之志,学孔颜之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