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读书
《论语•公冶长篇》|| 人生的三层次

《论语•公冶长篇》|| 人生的三层次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10-01 22:52 被阅读0次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意:
颜渊、季路站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的愿望呢?”子路说:“我希望将车马、轻软的皮衣都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用坏了也不懊恼。”颜渊说:“我希望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把劳苦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子路说:“您的愿望是什么呢 ?”孔子说:“使年老的人得到安乐,使朋友相互信任,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在理想与做人方面是有着不同的境界的,孔子也一向关注弟子们的志向的培养问题,时不时地拿出来问一下。孔子的理想状态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建立一个和谐重仁的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把一个人的志向分为了狭义的个人理想与广义的社会思想两个方面了。

而从子路、颜渊、孔子的各自表述中,可以看到人生的三个层次,三个不同的境界。

子路是个讲义气的人,很乐于帮助人,并与朋友分享财富。他追求财富,但不为财富所累,也就是不为外物所困扰,是个轻财好义的侠义之士。同时也表明他所与朋友共享的也就是财富,不过是身外之物,还仅仅停留在舍物的状态。

颜回比子路更进一层,子路公其物于人,颜回记其善于己,内心修养达到了一定程度,考虑事情或为人处世就不以自己为中心,自己能做的事情绝不给别人添麻烦。“克己复礼为仁”,表现的是内在的仁德于心。

而层次最高的当属孔子,因为他的志向全都是社会层面上,希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基于对全社会的一种热切的希望与期盼,没有个人的得失在其中,是一种无偏差的泛爱。心怀家国,仁爱天下,大同归一之念,实在是志向高远,故而道远路阻。孔子怀着此远大志向,为实现这样的理想而传学授道,努力教化更多人,让更多人去影响更多的人,为实现这样的人生理想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

钱穆注:此章见孔门师弟子之所志所愿,亦即孔门之所日常讲求而学。子路、颜渊皆已有意于孔子之所谓仁。然子路徒有与人共之之意,而未见及物之功。颜渊有之,而未见物得其所之妙。孔子则内外一体,直如天地之化工,然其实则只是一仁境,只是人心之相感通,固亦无他奇可言。读者最当于此等处体会,是即所谓志孔颜之志,学孔颜之学。

相关文章

  • 《论语•公冶长篇》|| 教学的层次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意:子贡说:“老师关于《诗》《书》...

  • 《论语•公冶长篇》|| 人生的三层次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

  • 论语 公冶长篇[三]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①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①从...

  • 《论语》日日谈 第27期

    《论语》日日谈 第27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一章 【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

  •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前四篇是孔子思想的纲要,学、政、礼、仁,即讲个人修养,又讲学问应用,可见孔子注重个人修养,但同时也重...

  • 《论语》——公冶长篇

    选三则来体现孔子对于“入仕做官”的立场:据时势而定,时势达则积极入仕,时势不济则归隐以待。这是不同于道家“消极遁世...

  • 《论语》公冶长篇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也!” 注释: ①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臧文仲历...

  • 论语·公冶长篇

    5.1.子谓公冶长[1] ,“可妻[2] (qì)也。虽在缧绁[3] 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4] 妻之。 译文...

  •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的公冶长篇不同于前四篇,大多是对人的评析,多章为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孔子的学问之道,多以用...

  • 《论语》公冶长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学而优则仕”,他让学生漆雕开去做官,但漆雕开因为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公冶长篇》|| 人生的三层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ew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