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聆听了常老师的《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首先分享新课程改革开启的时候,教研员请常老师进行讲座
常老师的观点:接受式学习的是主要的方式,探究式学习是补充和丰富,可以结合实际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研员不赞同常老师观点,他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每节课都要探究,而且会成为评价课堂的重要指标。
5自己的观点与教研员观点的冲击带给常老师的思考:什么时候需要学生去探究?探究式学习的原点是什么?他在美国人文学家房龙的书的时候有了,结果是:
(1)学生是否需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主要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储备如何?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直接经验,那就不需要进行探究式学习,只要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于已有经验的记忆,然后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即可;如果所学知识学生没有充分的经验,就需要使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获得亲身的体验。
(2)写成文章《什么时候需要学生去探究?》《探究的原点在什么地方?》别很多杂志进行转载。
接着归纳了佐藤学重点讲了两方面情况:一方面一个新的改革事项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三种状况,是需要我们引起警惕的:
第1种状况就这个改革的事项还没有开始实践,或者刚刚开始,很快就冒出了一批的专家,冒出了一批的实践成果。教育是慢的事业,一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改变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第2种状况是,在社会上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案例呈现的时候,有很多没有做过深入研究的教师,或者自己不想去做实践研究这样的教师。他就盲目的听从那些专家的意见,或者跟着媒体的风走,而使得我们改革的项目从一开始就会被带偏掉。第3个状况是教师自身对这个教育改革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自身平时学习的不够深入,在推进改革思想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模糊的认识。
另一方面:我们要研究课程,设计和实践的课程,首先要对课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比方说我们经常会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按照设计开发和管理这个主体来区分三种类型的 。第2个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来进行划分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第3种是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进行区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常老师强调: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综合学习课程?为什么要推进科学教学改革,为什么要关注这个综合学习课程呢?
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的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构,应该是知识性的学习和实践性的学习,两种类型的学习相辅相成。我们学校的学习基本上以知识性的学习为主,而很少有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在里面。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加以运用,学生来才会才能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所在。我们一直说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实际上也是需要将知识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相结合才能把它落到实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