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农村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婚姻形式,换亲!
换亲换亲就是甲方用自己的姐妹,嫁到乙方家,换回一个乙方家的姐妹当自己的老婆。同样,乙方把自己的姐妹嫁到甲方家,换回一个甲方的姐妹当自己的老婆。
这种婚姻又称姑嫂换,也有三方换的,就是三方条件都差不多的家庭的一种互换,以达到各自婚姻的成功。在我看来,这种三方互换要略好于双方互换。
换亲这样的婚姻形式都是不自愿的,大都是在自己父母的劝说或逼迫下进行的,她们为了满足父母和哥哥或弟弟的愿意,嫁给一个自己不认识,不了解并且贫穷的男人。牺牲了自己的婚姻自由为代价,是非常不公平的。
这样的婚姻双方都不用花费很大的彩礼钱,只要把女人接进门就算成亲了。但双方都是对等的!
这样的婚姻一旦有一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另一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样的婚姻双方的称呼都很别扭,嫂子变成了小姑,舅子变成了妹夫,姑姑变成了舅妈……!
这种婚姻出现在贫穷和落后的农村,年轻的女孩为了摆脱贫穷,都穷争先恐后的外嫁,离开贫穷的家乡。而外面的女孩没有人愿意嫁到贫穷落后的穷地方的,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单身男人无女可取。为了传宗接代,家有女儿的父母,只好采取这种违背女儿意愿的,逼迫女儿就范的方式来成全儿子的婚姻。而那些没有女儿的父母,只有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打光棍了,有能力有思想的人或逃离家乡或闯关东别处立命了。
换亲在1990年时,我曾经到临沂地区沂南县参加过一次扶贫活动,那里有一个叫南廓乡的地方,三十多个自然村的供销社,一天的销售额不到一百元。我们曾经到一户六口之家的农民家作调查,这位老伯夫妻两人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四十岁上下,老二和老三都三十多岁了,兄弟三人,个个身强力壮,兄弟三人只有老三取了媳妇,而且取的还是一个“唐氏综合征”患者。问老伯这是为什么,老伯说,没办法呀,穷的唄!他说:我不能眼看着就这样断了根呀,老大和老二就这样了!能给老三取个这样的媳妇,能生孩子延续后代就行了!
换亲这种换亲婚姻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末,甚至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才慢慢的被人们所抛弃。
改革开放以后,被封闭在贫穷落后的穷乡村的人们,开始寻找致富的门路,改变自己的命运,富裕后的年轻人不再为找媳妇而发愁,那些三,四十岁的光棍们也陆续的从远处找到了自己的伴侣。
换亲换亲,被人们称为“易子而食”。易:交换,子,指儿女。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后来用来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换亲是一种即封建,又愚昧落后的婚姻形式,是原始部落时期的一种婚姻形式,之所以被现代人所重新启用,完全是由于那个年代,贫穷落后的原因造成的,是一种无奈。
换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