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能”“高分”齐飞

作者: 单禅 | 来源:发表于2016-12-09 21:00 被阅读0次

    看上去很难,但不用灰心。

    尤瓦尔·赫拉里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概括的智人发展进程,已经充分像我们阐述了一种能够将自身从“动物”发展甚至塑造成“上帝”的物种,必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先说个段子。

    凯文凯利在《失控》中引用一则1984年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刊》上一封模拟六十年后即2034年的企业邮件,看起来该邮件的发送者并非人类,而且拥有企业内部的决策权。

    信中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了“关于赞同由人类来承担专业工作”的观点,信中所提及的人类独有的优势:诸如人类拥有“人性”,有利于向客户传递关爱和建立更有效的客户关系;每个个体的独一无二,一旦组成成团队又能形成无以伦比的多样性;人类的直觉即使在不明缘由时也能做出决定;还有人类的变通性……

    也许这只是一个段子,也许这就是未来。

    他告诉我们:人类最大的优势在于每个人的独特性,变通性,直觉反应和多样性。

    你能想象“人工智能”替代“太阳马戏团”吗?这个强大的由顶级创意团队、演职人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诸如舞美、服装、道具、化妆、器械、特技等等一切,每一个都身怀绝技、每一个都创意无限,他们发挥着人所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实现它,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呈现在世人面前,网络化的时代可能会推动其表演模式的拓展,但“人工智能”却拿他无可奈何,秘诀是他们发挥了人类作为个体的无可替代性,同时他们组成的团队由呈现出层出不穷的变化……

    如何培养和激发上述人类特有的优势是现代教育必须面临的挑战。

    所幸,造物主造人的别具匠心,使每个个体都独一无二。独特的基因,独特的外形,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心理构造……人类也许相似,但个体终归不同。

    因为智人善于变通,所以打败了所有物种,成为统治地球的主人。变通使我们从“采集者”变为“农耕者”,从“农业革命”催生“工业革命”,继而发展科技、商业文明,金融贸易直至今日……“变通”产生了“创造”,而人类的多样性则造就了成千上万不同的“创造”。

    创造的发因是由个体独特的视角“发现问题”,再用全所未有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人类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让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性技能”,如果放弃了这一切,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是在培养这一切还是抹杀这一切呢?

    我们背诵一样的课文;用同样的方式学说英语;机械训练解相似的数理化习题;哪怕是最能够表达个体的作文也不能违背主流价值观的需求,不管作者是否有其内在逻辑;而每个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必须和教参、标准答案或者阅卷人的理解一致,甚至当“标准答案”和“作者”的意见相左,也以“标准答案”为准……

    于是,从“现代教育流水线”上生产出的受教育者大多成为了“答题机器”,“挣分达人”,以上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他们少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善于服从,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更没有独特的视角和立意,他们的逻辑思维主要用来应对各种疑难杂题……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孩子即使考入了相对优良的高等学府,等待他们的未来是什么!

    当然,我们也有更为优异的孩子,他们高分与高能齐头并进。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自我学习和积累,他们阅读大量书籍,关心时事,善于在过往的历史经典中寻找蛛丝马迹与当代进程加以比较、分析;对人对事观察细致入微,对不同的事件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式;善于思考和学以致用,将新旧知识相关联,以便温故而知新;当其观点与众人不一致时,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擅长学习,举一反三,自然不必在题海里打滚,一方面不惧怕考试,也不在意一两次分数上的失意,另一方面强大的求知欲望将他们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他们综合能力强,自然学习能力也强,其中包括考试和获得高分的能力,关键在于他学会了方法和技巧,同时不用过份依赖和迷信学校的评分系统和名校效应,扎克伯格、比尔盖兹、乔布斯都选择更相信值得相信的自己。

    在顶级学府里,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拥有以上特质的学生。而擅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学生即使在获得高分上也往往有无法突破的瓶颈,对于他们而言高分从某种程度上有运气的成分。

    高分高能的孩子也许就其天资而言,本身就高人一等;或者有幸从家人身上习得了高效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或者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无论如何都是凤毛麟角。

    试想,如果将这样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全面铺开,是否大量的学子都能获益?很多学子本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态度在题海里打转,其精神不可不谓“天降大任与斯人也”,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也自然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杨振宁先生一贯倡导的“学海无涯‘乐’作舟”也是这个道理。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没有一个不会学习的人能够体验到这样的快乐,也没有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不乐于学习。

    不对孩子先天智商的高低有过于悲观的估计,《进化论》证明了存活的基因都是最优质的;同时不要对自己的遗传基因有过高的预判,毕竟大多数人都普通而平凡。

    普通和平凡与智慧和成功并不矛盾,网络社会一次又一次证明了高手在民间,“大隐隐于市”。在“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间找一个平衡点。

    “学会学习”这个口号被叫了数十年,试问我们做到了吗?

    现代教育模式必须聚焦于培养孩子们细微的观察力,帮助和激发他们开启自身独特的视角和思维逻辑方式,学会自我学习和积累,学会表达和沟通以凝聚团队共同解决问题。

    让笔者感到喜悦的是,今年被哈佛录取的一名上海男生,在初一时就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论证“三人行必有我师”,该题出自于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目前的时任校长之手……试图开启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创意,必须仰仗拥有独特思维方式的师者……可悲的是教育团队的现状是在师德问题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之时,即使道德合格的也仅仅拥有僵化的教学头脑……毕竟从“教育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教育者”更适合从事的工作是回归“流水线”成为一名“操作工”……只有一个真正、全面的、有灵魂的人,才能激发每个受教者独特的个人潜质。

    教育者无法复制。孔子只有一个,即使他造就了曾子,曾子又造就了子思,子思又造就了孟子……但是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表达方式,每个人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大不一样,学术之所以发展就是因为学习前者,融会贯通,从而发展自己的理论……

    那些打着模式化教育理论的培训中心,把教师当作机器,把教案当作剧本,一字一句背下来,上课的效果怎会不僵化?个性化的教育如何体现?每一个教学瞬间对于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同样一句教学用语出自不同教师的口中效果自是不同。

    这就是教育产业过分商品化的结果。教育者只有深爱教育才能反复思索、无论是教学还是做人,成为一个健全、成熟的人才能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同时传递给学生,影响和教育后者。

    每个家长都应该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这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因为绝大多数家庭仍然不得不依赖现有的教育体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帮助孩子同时实现“高分”和“高能”,难道不是所有家长的希望吗?

    众目睽睽下的高考改革方案相继出台,考试的内容更注重于知识的实用性,比如英语听、说能力的单独测试,记分比例也比原先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实用性等等;语文的作文部分,更注重学生关于社会现象、新闻事件的观点,注重于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辩证性和全面性,是否拥有思辨的能力以及公民素养……等等。

    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你的教育观念准备好了吗?

    配套的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准备好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高能”“高分”齐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ry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