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 诗,早已是脍炙人口,特别是这几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出现以后,更是为众多青少年所熟知。笔者听过一些老师讲授这首诗,大多用一些古诗句来引入或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比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但有一点或许是没有想到或许是觉得不便讲的是,余老先生将乡愁比作“浅浅的海湾”的源头。
实际上,海峡相比较而言是窄而不是浅的,为何余老先生要说浅呢?这就得从“愁”说起了。“愁”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绪,可感而不可见,怎么在文字中表现呢?古往今来的文人可说是搜尽枯肠,捻断髭须,他们用多种方法写自己的相思之愁绪(乡愁其实也就是一种相思之愁,思乡与思人是不可分的)。诗仙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夸张,南唐李后主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说的都是愁之长。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浪淘沙》诗:“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心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这是将相思之深与海相比,比海还要深。但这还不是源头,比白居易早生几十年的唐代女诗人李冶更有一首《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这就是说,海水远不及相思之深和可以涯际。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就好理解得多了。余光中先生生于南京,长期生活在台湾,对家乡对祖国他是有着深切的怀念之情的,一湾海峡,阻隔了两岸人民几十年,其相思之情的确比海还要深,所以,诗人就认为海峡是“浅浅的”了,由于诗人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的底蕴,所以诗人就这样似乎是不经意地轻轻地(重重地)下了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