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任性的代价 & 灵魂拷问

作者: 牛牛的Annie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23:04 被阅读92次

牛式唠嗑体2019-26

本周跟朋友们共读的主题,是“给自己的时间”。

这其实是跟上周的“目标”相关的。当我们设定了目标之后:

👉行动力强的,会立马开始制定计划做一些朝着目标前进的事情

👉行动力待加强的,也许会看天看心情,也可能,仅停留在心动

还有可能,是忙于做事,忘了抬头看天,走着走着就忘了为啥出发了。所以,每天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复盘和反思,很重要。

随手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写着一句话:

“每天独处的时间问自己,今天有什么是比前一天做得好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经常是开心伴随扎心。

开心是只要愿意,总能发现一些比前一天做得好的地方。

扎心嘛,这么说好了,成长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许前一天给自己打了鸡血,猛地做了很多事情,第二天醒来,“艾玛,累死了,昨天做了那么多,今天放个小假吧……”

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踏出第一步是很多人面临的困难之一。执行,对于一些懒癌患者来说,可以要了老命。

总有“理由”不动,看到别人成功,内心羡慕不已,“如果当初,我现在会如何如何……”可惜,世上最难买的,是后悔药。

(如果想看看吃了后悔药是啥样,推荐一部修仙小说《丹崖仙途》,写的很有意思。好吧,我出戏了,拉回来😂)

想要实现宏伟蓝图,真的需要做事情。想想就能实现的目标,我梦中也没能实现几次。

这个时候,每天给自己的时间,对自己做一番灵魂拷问,很重要。

当然了,前提是,你对自己足够诚实。

我喜欢的男神之一费曼说了,“不要骗自己,你自己正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尽管如此,我意识到自己还是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

其实,结果是最好的解释。

今天,给朋友专门安利了《创业公司如何活下来》这本书。这也是少有的我连着看2天的书,里面写的东西,很简单,简单到你甚至会想:

“什么鬼?都是听过的好吗?”

比方说这样的:

————————————

如果你只是想象自己最终变成了公司的ceo,并且你花很多时间想它,那它就不会发生。因为它仅仅是白日梦。你需要将心理行动化成一种习惯(插一句:大概需要60天培养习惯),你需要坚持考虑你打算怎样实现那个目标。

你要真正地做些事情,你开始采取身体行动,一步一步实现你的目标。如果你想变成顶尖的销售人才,唯一方法是做出最高的销售业绩。

你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请你更努力地工作,见更多的顾客,改变你的营销策略,请你每天再多做一点点。

————————————

是不是很简单?

设定目标

采取行动

每天努力

反思复盘

改进优化

写下这个闭环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自己已经分享过不止一次。但是我自己做到了吗?

开年的时候,我跟自己说,“如果今天没有聊客户,那我就写一篇保险相关的文章。”

虽然平均下来,每天确实有聊一位,但是,我给自己打的,是擦边球。自觉自动地把标准变成了“平均每天”,而非严格执行“如果今天没聊,就写文章。”

人很容易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不要学我哈。

当你安静下来,给自己留时间,好好地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待一天,值得改进的地方,何止一星半点。

譬如,我还跟自己说过;

“你去跟单,不是因为你少客户,而是你真的关心对方。既然ta都问了,肯定是需要的,那么,去了解一下原因。别因为等待期和不好意思,让彼此懊恼。”

是的,因为没有及时跟进一个朋友的单,导致出现了一些状况,至今,我都很难释怀。

有很多优秀的保险从业者,也会像我一样,为用户考虑很多。

我自信,如果来问了我保险相关的问题,最后不选择我,那么,更大概率是对方的损失,不是我的😂

——因为,我会想要和我的客户一起成长,帮助彼此增值。这是双赢的打法,而非简单地提供一份保障。

有人说,春节的阅读内容,是我的碎碎念,因为,真的好多。

我……

也有人,说看了我的碎碎念,感觉活得多姿多彩,想要跳槽。

我……

对于想要辞职的,分享几个问题吧:

你有家庭开销需要负担吗?

你需要钱维持生计吗?

家里人支持吗?有没有跟靠谱的人讨论过可行性?

假如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半年)都不赚钱,后果,你能承担吗?

诗和远方,别忘了要有米粮。成年人,任性的代价,不低。

这不是阻碍你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是,先要有稳定的收入维持生计。

前两天跟朋友吃饭,聊起在北京,最低也得有5000的收入,才能看上去不至于太窘迫,想要偷懒不做饭没事出去搓一顿,基本只能在梦里实现了。

《创业公司如何活下来》里关于跳槽,给的建议也很简单。同时做2件事:

1⃣️用业余时间从事你喜欢、对其充满激情的事

2⃣️继续做你的日常工作,继续你的生活方式

知道有一天,副业的收入超过了主业,那时,你就拥有了选择的自由。选择,需要付出“成本”。

就像你可能不一定想得到,做自由职业者,你的社保需要自己缴纳,这会是不小的开支。以北京为例,单位负担的比例是30%+,也就是,税前工资1万的话,其实单位至少为你付出了13000。更不消说,还有工作可能给你带来的隐形资源——比如,人脉。

这,会让想要跳槽的你,冷静下来更认真地思考吗?

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过三种个人商业模式。

第一种,一份时间出售1次。比如说,派发传单。

第二种,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假如,你居然可以从派传单中,总结经验,写成文字分享出来,那么,你的时间就被再度卖了一次。案例嘛,不妨去翻翻张五常的《卖桔者言》。

第三种,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这种人,有过不同的名字,地主、资本家、老板。终极目标不是不用再工作,而是,可以自由决定是不是再售卖自己的时间。

你的商业模式,是哪一种呢?

相关文章

  • 成年人任性的代价 & 灵魂拷问

    牛式唠嗑体2019-26 本周跟朋友们共读的主题,是“给自己的时间”。 这其实是跟上周的“目标”相关的。当我们设定...

  • 触动灵魂与触动利益

    触动灵魂与触动利益 触动灵魂有时很简单,在每一次感动,或者是在每一次的灵魂拷问之后,当然,触动灵魂的代价是和频次与...

  • 理想与面包

    原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理想与面包,真的很难抉择。任性的选择自己所爱,代价真的很大很大很大。

  • 任性的代价

    从2015年开始,我们经常看到吴绮莉及其女儿吴卓林的新闻。先是吴卓林控告其母亲家暴,接下来多次离家出走,最...

  • 任性的代价

    嗨,你好,我是日记星球第六期252号星宝宝,这是我的第42篇原创日记。我相信坚持的力量! 昨天...

  • 任性的代价

    “有钱任性,没钱认命”流行了很久的一句话,今天突然就从脑海里冒了出来!不一定有钱的都任性,但有时候任性真的是需要付...

  • 任性的代价

    任性这个词,用在小孩子身上,也就是一句随口说出的闲言,稍微还带点可爱的韵味,可用在快到而立之年的鑫身上,鑫总觉得有...

  • 任性的代价

    长大以后, 我们习惯了循规蹈矩, 学会了更多的生存法则, 同样也看清了现实。 但内心深藏的不安分, 总会隐隐的, ...

  • 任性的代价

    看了这样两例报道,都是和女性有关的。 海口市一位女公交乘客,因为一块钱纠纷,随手狠狠打了司机一耳光...

  • 任性的代价

    每天办公室里冷得像冰窖,偏偏别人下班我还得坚守。我是个怕冷的人,日日遭受着这样极寒的折磨,真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年人任性的代价 & 灵魂拷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eh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