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84019/69bb5c0a7e2afafc.jpg)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在一个温和的春夜,郁金香开满校园的时候,威廉·奥斯勒爵士给耶鲁大学的学生作了一次演讲。他对那些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说,像他这样一个曾经在四所大学当过教授,写过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书的人,似乎应该有“特殊的头脑”,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说他的一些朋友都知道,他的脑筋其实是“最普通不过了”。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何在呢?他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活在所谓“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在奥斯勒爵士到耶鲁大学演讲的几个月前,他乘着一艘巨轮横渡大西洋,看见船长站在舵房里,按下一个按钮,立即听到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即彼此隔绝开来——隔成几个完全防水的隔舱。
“你们每一个人,”奥斯勒爵士对那些耶鲁大学的学生说,“组织都要比那艘巨轮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更远,我要劝告各位的是,你们也要学习那位船长,知道怎样控制一切,而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面,才是在航程中确保绝对无误的方法。到舵房去,你会发现那些大的隔舱至少都可以使用,按下按钮,注意听你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已经死去的明天。然后你就保险了——你有的是今天……切断过去,让已死的过去埋葬掉,切断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日的重担,加上昨日的重担,会成为今日的最大障碍,要把未来像过去一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没有明天这个东西,人类得到救赎的日子就是现在,精力的浪费、精神的苦闷,都会紧随着一个对未来担忧的人……那么把船前船后的大隔舱都关上吧,准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奥斯勒爵士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为明天而下工夫准备呢?不是的,绝对不是这样。在那次讲演里,他还说:“为明日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与热情,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一定要为明天着想,不错,要小心地考虑、计划和准备,可是不要担忧。
好想法和坏想法之间的分别都是:好想法考虑到原因和结果,而产生很合逻辑的、很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想法通常会导致一个人的紧张和精神崩溃。
你猜下面几行诗是谁写的:
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快乐,
因为他能把今天看成是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里能感到安全,能够说:
不管明天有多么糟糕,我已经度过了今天。
这几句话听起来很现代,却是写在基督降生的30年前,它的作者是古罗马诗人何瑞斯。
我知道人性上最可悲的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去生活,我们都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窗口的玫瑰。
“我们生命的短暂历程是多么奇怪啊。”史蒂芬·李高克写道,“小孩子说:‘等我是个大孩子的时候……’可是又怎么样呢?大孩子说:‘等我长大成人后……’然后等他长大成人了,他又说:‘等我结婚之后……’可是结婚了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的想法变成了‘等到我退休之后……’。然后,等到退休之后,回头看看所经历过的一切,似乎有一阵冷风吹过来——他们把所有的都错过了,而这一切又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总是无法及早学会这个道理:生命就在生活里,就在每一天和每一时刻里。”
你大概还记得这样一句话:“这里的规矩是,明天可以吃果酱,昨天可以吃果酱,但今天不能吃果酱。”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为昨天的果酱发愁,为明天的果酱发愁,却不会把今天的果酱厚厚地涂抹在现在吃着的面包上。
我的另一位朋友约翰·罗斯金在他的书桌上放了一块石头,石头上只刻有两个字——“今天”。我的书桌上虽然没有放什么石头,也没有把警言挂在墙上,不过我的镜子上倒贴了一首诗,在我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时候都能够看见它——这也是威廉·奥斯勒爵士放在他桌子上的那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很有名的印度戏剧家哈里达沙。在此,不妨把它贡献给读者。
向黎明致敬
注目黎明!
因为它就是生命,
生命中的生命。
在它短暂的时间里,
蕴涵着你的所有幻想与现实:
成长的福佑,
行动的荣耀,
还有成功的辉煌。
昨天恰如一场梦,
明天如同一个幻影,
但生活在美好的今天,
却能使每一个昨天成为一个快乐的梦,
使每一个明天都充满了希望的幻景。
好好看着这一刻吧,
这就是你应该对黎明的敬礼。
所以,你对于忧虑所应该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你不希望它干扰你的生活,就要学习威廉·奥斯勒爵士——“用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