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沸点莫过于“北大学子弑母案”,这让所有人开始感到恐慌,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培养怎样的孩子才叫成功。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一个能上北大的孩子绝对是人间翘楚,同辈优才,是大部分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北大代表着我国教育的最光辉灿烂的顶端,弑母却是人间最忘恩负义穷凶极恶的罪行,当最辉煌遇上最可耻,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无数人心中为之激荡。作为一个母亲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开始反思开始焦虑开始重新调整我们的视角。
我们要做怎样的父母?都说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证,只要有生理的正常机能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人父母,但是养育甚至教育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个多么庞大又系统的工程。孩子生理上的吃喝拉撒,心理上的喜怒哀乐,人际上交往心态态度习惯,方方面面都要我们去考虑去追踪去培养。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放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土壤。孩子的未来是不是就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里,藏在我们的观念意识里。我们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怎么对待这个世界。
无论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都说明了孩子初生之初就是一张白纸,以后怎么书写,我们每一个经过孩子生命中的人都为之添上了一笔。朝夕相处的父母,谆谆相告的老师,一夕相处的同学朋友。当然还有藏在骨子里的基因。很多现象背后我们无法追溯,只能思考调整,引以为戒。
培养一个善良会爱的孩子,这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反应,善良,对人对己对世界,对待生命的态度。哪怕是一只小蚂蚁,也让孩子学会尊重敬畏生命,适当的同理同情心,能对身边的万物慈悲,可以对他人的苦境共情。爱让人慈悲,爱使人善良。给孩子积极地回应,让孩子明白爱,学会爱。学科性学习可以有试卷测试,而善良和爱我们只能在言传身教中给孩子耳濡目染。听其言,观其行,对孩子爱的行为善良的言语进行积极地回应和肯定。对待孩子的不善的行为及时介入纠正。善良应该是比优秀更值得肯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品行,从“教书育人”到“育人教书”,把道德品行教育放在第一位,切切实实做到品德考核纠正。在学生操行评定中不能唯成绩论,适当加大品行的力度。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在课程设置中将品德优良的传统故事加入。一贯以来我总会告诉学生们,首先我们要保护好自己,保证自己的安全,另外我们还要保证不能伤害别人,不能给他人带来痛苦,无论是主观的还是无意的。爱自己爱他人爱一切生命。
也请家长和社会给老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不要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某个偶然的事件,毕竟我们真的真的想协助每一个孩子健全成长。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和你一样期待你的孩子未来更顺畅更幸福,那一定是老师。他们会为孩子的不当行为感到沮丧难过,也一定会为孩子的成功而兴奋幸福,为孩子的健全成长而喜悦开怀。
社会中的主流意识也需做适当的引导。何谓成功?功成名就?大把钞票?身居高位?何谓幸福?家财万贯?掌控一切?手握资源?在价值观多元的今天,一些很个别的事件就能轻易摧毁我们构建的价值体系。培养人绝对不止是父母和教师的责任义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位一体才能让每一个自然人全面成长,关爱孩子,关注教育,人人有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