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式沟通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观察,把你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准确地描述出来。也就是说,当我们听到什么或者看到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讲事实,而不是先表达观点。
很多人在沟通时一开始就陷入困境,是因为他们的表达不是描述事实,而是带有评判色彩。比如,孩子犯了一个小错误,妈妈一上来就指责:“你总是这么不小心!”“你总是这么笨!”再比如,丈夫下班回来晚了,妻子一上来就抱怨:“你怎么从来不能准时回家?”“你怎么从来都不关心我?”等等。
在沟通还没开始之前,就直接加入评判色彩,对方心里必定不会舒服。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贴标签,因为贴标签是不尊重人的一种表现。当你给孩子贴上“你总是这么笨”“你总是不小心”的标签时,就很容易把孩子催眠成一个真正的“笨孩子”,同时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样,当你给爱人贴上“你真不可理喻”的标签时,往往就是把对方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一些本不该发生的矛盾,就会因此而发生。
在沟通前,我们不要评判,不要贴标签,而是要把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讲出来。比如,丈夫每天很晚才回家,那么妻子的第一句话不应该是“你还知道回来”或“你怎么不死在外面”,而应该是“最近你回来得都很晚”“你回来时身上都带着酒气”,这些都是她观察到的事实。在说这些事实的时候,不要加入任何评判性的话语。
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只有当你不带评判地去观察,才会发现事情的真相。
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遣词造句,有一些词是不能用的。比如“你从来都不……”“你一直……”“你总是……”“你又……”这些词只要一出现,马上就会变成评判,对方就会认为你这样是在针对他,他自然会提出反驳,从而导致沟通受阻。
沟通时,开场前我们一定要学会不带评判地观察。当你把这个观察讲完了以后,要用“我看到……”“我听到……”等句式把整个事情描述出来,而不是用“你很自私”“你很懒”这些语句去评判对方,这样才能把沟通的序幕顺利拉开。
摘自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商业课》,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