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迄今为止令你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是眼见父母逝去,却再也没有机会陪伴他们;是爱的人有了更好的选择,离你而去;还是看着孩子饱受病痛,却无能为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之无二三。总结生活中让人感到痛苦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但凡是失去都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什么是失去?本书作者露易丝·海认为,“失去”是说,你曾经拥有过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现在没有了,而且再也不会回来了。
失去一个不好的东西不叫失去,失去之后有更好的代替也不叫失去,只有失去后让你感到痛苦悔恨的才叫失去。比如父母的逝去、伴侣的背叛等等。
当你因为失去感到痛苦时,你是怎么度过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快速疗愈自己,不被痛苦吞噬呢?
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里,《心的重建》这本书通过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告诉读者在面对伤痛时应该如何疗愈已经破碎的心,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
本书作者露易丝·海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她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倡导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被誉为“最接近圣人的人”。她的个人思想是在她痛苦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露易丝·海的童年在飘摇与穷困中度过,她自幼父母离异,5岁时遭性侵,少年时代一直受到凌辱和虐待。后来逃到纽约,历经坎坷成为了一名时装模特,并和一个富商结婚,但14年后她又被丈夫所遗弃。
但就像哲学家叔本华说的:“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露易丝·海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痛苦中,而是选择创建自己的事业,《心的重建》这本书便是她运用“身心整合健康”的理念写就的。
接下来,我将带你一起去探索该如何处理伤痛,如何在承受了形形色色的失去后,找到疗愈自己的方法,帮助你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生活中,很多人谈起“失去”,往往都是痛苦或者不愿意回忆的。
就像《大话西游》中那段脍炙人口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无论是失去的那个人、那段感情,还是失去的一条宠物狗、一个项目,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会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手机上看到某一条帖子或者突然听到一首音乐,让你忍不住痛哭出声。那些在心中隐藏了很久,让你以为已经成为过去式的人和物,又重新出现在你眼前。
就像每年的大年三十,都能听到妈妈的唠叨和吃到妈妈做的饺子,现在饺子依旧吃,但唠叨的人却不在了。
人生没有后悔药,你也一直没有治愈你自己。因此,作者认为,人生几乎是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让我们痛苦的事情,但真正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回应、反应。
你如何看待失去,失去便会如何对待你。所以,这一节我们来聊一聊对失去的理解。
保持平和的状态,才能正确认识失去
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在1969年提出了著名的“悲剧”五阶段理论,这五阶段分别是:否认、生气、挣扎、抑郁和接受。作者认为,本书提倡的治愈心灵就是指最后一阶段——接受生活。
很多人在失去之后会强颜欢笑,说自己没事,这并不是作者提倡的接受生活,而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其实,哪怕你依旧幻想着失去的人能回到你身边,也必须意识到他们已经离开的事实。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克里斯蒂娜是一位年轻女士,她被诊断患有早发性卵巢癌,很快就会走向死亡。
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闭口不谈她即将去世的事实,但克里斯蒂娜的母亲却不这么想,她无法接受女儿即将死去,过得非常痛苦。
但是,克里斯蒂娜拥有一个勇敢而有趣的灵魂,她很清楚有些事她能改变,而有些事她却无能为力。她知道她就要死了,也接受这个事实,正是因为这样,她到达了一种平和的状态。但她唯一担心的,是她的母亲。
在生病期间,克里斯蒂娜经常和母亲发生争吵,母亲对她甘于死亡的事感到不解,她却想劝母亲不要将自己沉浸在痛苦中,让自己平和下来。
只可惜,克里斯蒂娜到死也没有做到。直到多年后,作者在街上遇见克里斯蒂娜的母亲,发现她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在克里斯蒂娜去世以后,她的母亲突然醒悟过来,她和克里斯蒂娜都希望挚爱的人可以安息,爱是永恒的,死亡无法斩断母女间的连接,总有一天她们会相见的。
因此,无论伤痛源自哪种失去,保持想要找到平和以及治愈心灵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么一直痛不欲生,要么努力实现平和,在两者间做出正确选择是难能可贵的。唯有真正意识到失去和伤痛,你才能完全治愈你的心灵。
失去的三种类型
什么叫意识到失去呢?对很多人来说失去就是失去,但是一般来说,伤痛是对失去的反应,唯有意识到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失去,才能帮助自己理解它。接下来,我将为你介绍三种失去。
第一种:复杂的失去。
简单地说,复杂的失去就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失去。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当一段恋情自然结束时我们会经历失去;当两个人协议分居离婚时,当一位长寿的长辈度过圆满的人生后自然地去世时,也会经历失去,但这些都不是复杂的失去。
所谓复杂的失去,就是当你并不期待生活中遭遇失去但它却发生时,失去就是复杂的。换句话说,这种失去是一种意外。
举个例子,在一段恋情中,当一个人想离婚而另一个却不想的时候。你不想接受这样的失去却并不得不接受时,这就是复杂的失去。那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重新理解它呢?
其实,你可以这样想:我认为我们没必要离婚,但是我丈夫想离。虽然我不同意,但是我相信我们都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而我的另一半选择了他的命运。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是继续维持婚姻还是离婚。
当你可以这么想的时候,就说明已经接受了离婚的现实,情绪也已经平和了下来。
第二种失去:事态未明的失去。
并不知道自己即将失去什么,其伤痛程度与失去本身并无差异。生活有时候会逼你经历这种事态不明的状况。
你可能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听到所爱之人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或者要好几天才等到所爱之人从昏迷中醒来。如果孩子失踪,你可能会痛不欲生几小时、几天、几个星期甚至更久。
在任务中阵亡的士兵家属往往后半生都生活在黑暗之中。很多年以后,除非他们认识到这个事实,他们可能永远也等不到亲人的消息。
因此,这种事态未明的状态本身也是一种失去,但是我们没必要那样痛苦。
很多人在经历地狱般的失去时,会用最坏的结果来吓唬自己。但你并不知道如果这些失去真的发生你将怎样活下去。在这些情境下,你可能变得麻木,而且这对其他人或者你自己一点用处都没有。
针对这种情况,你应该用治愈式的肯定:即使我不知道我所爱之人的下落,但是我相信上帝会好好地照顾他。
当你经历分手时,你可能会想,我一定要让他再回到我身边,我还没有准备好结束这一切。
思考一下,运用治愈式的肯定应该怎么想呢?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我或许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我知道生活是爱我的,而且,不论有没有他,我都会过得很好。
这种治愈式的肯定换了个角度帮助我们看问题,也让我们痛苦的内心有了释放的空间。
第三种失去:被剥夺的伤痛。
被剥夺的伤痛是指人们失去那些未被社会认可的关系的伤痛。不被社会支持或者认可的恋情。经历被剥夺的伤痛的人,往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痛苦,因此也不会得到内在或者外在的支持。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对生活感到绝望的人,他们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也让他们身边的亲人感到痛苦。
如果你是他们身边亲人中的一位,你可以这样想:我所爱之人处于痛苦之中,而且看不到任何出路。现在他完整了,平和了。
记住,当遇到被剥夺的悲伤的时候,虽然你不能改变其他人的想法,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尊重你的失去,也尊重你的爱。
正如你所见,不同的失去有不同的叫法。虽然每个人的伤痛都独一无二,但是经历失去的痛苦却是普遍存在的。重要的是在此之后要注意到:如果失去带来的痛苦是普遍存在的,那它们疗愈的方法也有规律可循。
自我肯定——治愈失去的关键力量
当你处于为所失感到伤痛不已时,你的想法往往是扭曲的,哪怕你当时是很清醒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的想法是由童年创伤和过去恋情中受到的伤害所塑造的。你的父母和其他在你的生命中产生影响的人,塑造了你现在扭曲的想法,但他们的想法也因童年创伤而变得扭曲。
当你一次又一次重复这些旧想法的时候,这一切就会在你的头脑中形成当前的自我对话,甚至会反过来促使你把那些旧想法、消极的自我对话带到当前的失去中。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在经历失去深爱的人之后,会如此频繁地进行没有爱和温暖的自我对话。我们自责,我们认为自己很可怜,甚至认为我们当前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是应当的。那么我们要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呢?
作者认为,只有你纠正了让自己痛苦的扭曲思维,才能正确看待失去。而自我肯定这一工具可以帮助你正视自己。
自我肯定是一种强化积极或消极信念的过程。当你在使用自我肯定时,你就可能会觉得这些积极的状态很不真实。
不用在意,它并没有让你逃避某种责任或者忘记某个人,而是带走不必要的痛苦,同时治愈你的一些旧伤痛和消极想法。当你将自我肯定体现在你的思维和价值观中时,它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
好啦,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给你留一个小思考题:迄今为止让你最痛苦的是什么类型的失去?你认为该如何疗愈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