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我在抖音等平台看到《饥饿站台》简介的时候,立马就被电影硬核的设定吸引了。
“世界上有三种人,上层人、下层人和掉落的人。”
一个圆柱状的、深不见底的监狱,每一层住着两位看似毫不相关却时刻准备着被迫接受命运的安排并吃掉对方的“同层人”。这个至上而下权力分配的监狱,亦被称为“管理局”。
食物至上而下被一层一层争夺掉的时候,电影中所谓的上层人与下层人的差距也就也拉越大。简单的设定,简单的社会规则。
很多人喜欢将《饥饿站台》和《雪国列车》相比较,也可以说《站台》是垂直式的《列车》。前者的设定更为直观,而且《列车》中的所有乘客都是幸存者,无论身份如何,他们都在天灾面前活了下来,即使一层一层的剥削使末尾车厢的人们只能吃蟑螂饼。
但是可能对于死去的人来说,车厢上的人都是幸运的。
而《站台》中大部分人都是因为犯罪而来,少部分才是像男主和面试官一样为了自己的训诫或者向死亡屈服的人,他们大多都是带着罪恶和绝望而来。
接下来,我想来从三个阶段来说说这部电影。
男主——被现实杀戮后的理想主义
男主知道拿着武士菜刀的老头杀过人,知道老头曾经吃过人,但是在寥寥几句争吵后似乎也就接受了。
就像刚开始男主面对饥饿那样,在现实面前,理想被狠狠地踩了一脚。老头吃完之后习惯性地吐了口水在升降餐桌上,男主却在尝试着和下层人沟通。
男主手上拿的《唐吉诃德》讲诉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农民,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而幻想自己是一名骑士。就像在这个监狱中的男主一样,毫无防备,理想着这个监狱。无论是从男主刚开始跟下层人沟通,还是最后和黑人一起听从了一名智者的“先说服,再动武”的观点;无论是幻想死后的老头和面试官,还是最后小女孩的出现,男主都是渴望打开这个吃人罐头的唐吉诃德。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让我去这么一个地方,我会选择带什么呢?
如果跟男主一样有所不知的话,或许我会带上一切解闷的东西;如果我知道实情的话,我也会选择刀。
这个时候的男主跟我们一样,我知道游戏规则,我也知道这游戏很烂,但是我得玩下去,我只能顺从。
当男主看到了武士菜刀老头的真面目的时候,在床上毫无反击之力的他在老头刀下,拼命挣扎,而老头满脸笑容“我会对你好的”,像极了小时候我抓到一只蚂蚱的时候心里想着怎么折磨这只蚂蚱。男主手上的《堂吉诃德》还是被武士菜刀掠夺了,在同样权力的绝对制裁面前,理想没用。
EVIL for LIVE
看完影片后,我所好奇的是,影片中的亚洲女和第333层的小女孩是母女吗?小女孩到底存在吗?
有一种猜测,亚洲女也是囚犯,但是是被监狱管理者设定好的囚犯;而小女孩,根本不存在。
亚洲女的出现,是为了找到自己女儿吗?但是监狱里根本不可能有16岁以下儿童,而且身处333层的小女孩又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呢?没有尸体,没有室友,说明不是吃人活下来的,难道是亚洲女每天送下来的吗?同样可能性很小,亚洲女多次都在男主上层的可能性有多小先不讨论,食物在这一层也没有因为食物残留而改变温度,所以我认为小女孩是不存在的。
小女孩是信息,意式奶冻也是。
有个情节是男主幻想跟亚洲女亲热,这种意淫促使男主想要帮助亚洲女,从而帮助亚洲女找到小女孩。亚洲女也从未承认下去是为了找女儿,一切都是旁人的谣言。那么,为什么亚洲女要为了一个不存在的小女孩而坐上升降餐桌呢?
所以我的看法是,亚洲女像是一个传达任务的NPC,告诉监狱里人,在这个监狱中,仍然有所希望。然而,监狱中的人对她除了熟视无睹,就是无恶不作。
上层的理想主义者,下层的生存者。
面试官出现后,对这个监狱的了解似乎还没有男主多,自以为两百层的监狱为什么最后会有三百多层呢?身为一个癌症患者,又为什么要到这样的地方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不禁让我试着去想象电影中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一个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是层层剥削的社会,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一个理想终将会被磨灭的社会。
面试官跟男主一样,一个理想主义者,或者说是一个直面社会现实的不屈者。她是续亚洲女之后第二个给男主归属感、希望的人。而她跟男主的不同之处在于,面试官更像是一个实现她和男主理想的革命者,也就是指导者,她或许更加适合上层。
一个生存至上的武士菜刀老头,将男主的理想虐杀;一个抱有希望的亚洲女,让男主又振作起来;一个理想至上的面试官,又将男主的理想重新建立;一个渴望逃出监狱的黑人,与男主一起并肩作战。
最后,影片的结尾,我更加愿意相信是,送上去的只有意式奶冻,引发了厨师长找出那道意式奶冻中头发的厨师那个情节。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那就关注我吧:)
如果你也喜欢电影,热爱生活,欢迎关注“焦虑失重”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