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古装电视剧,总能听到官盐私盐、盐道、盐务总督之类的叫法,想不明白在古代为何围绕着区区的盐就能搞这么多东西出来。
了解了一下,才发现其实我们现在的盐跟古代一样也是受政府管控的。不过,因为古代几乎没有食用盐的替代品,而盐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又不可或缺,为了防止被不法分子通过控制盐来危害百姓,朝廷就自己实行垄断。
这一做法在古代可以说是利大于弊,因此也能从春秋一直实行下去。而对于普通百姓,离不了盐,可官盐价格又高,私盐只有官盐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于是,私盐贩子这个职业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尽管朝廷对私盐的处罚力度相当大,到了隋唐时期,贩卖一石(约一百斤)私盐就要被判处死刑。
张士诚就是私盐贩子出身,可以看出他不是怕死的人,胆子小的不敢贩私盐呀!而且他肯定对元朝庭是恨之入骨,加上他有钱,身边就容易结交到跟他同阶层的朋友。
所以,他跟朱元璋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的人。
至正十三年,张士诚起兵后,连续攻占泰州、兴化等地,在高邮建都,自己称诚王,国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
现在看来,这个天祐的名字实在是取得好,尤其是对比陈友谅最初的老板徐鹏辉后来取的国号——天完……
张士诚的王位还没有坐多久,元朝就派兵打来了。其实元朝的官员们也是认死理的,谁称王就去打谁,要是碰到个埋头造反不称王的,他反倒是不理的,朱元璋就是占了这个便宜。
张士诚的命似乎有些好,不然高邮一战他未必能活的下来,还能赢了,很是神奇!心疼脱脱三秒钟……
在高邮之战后,张士诚扬名天下,又接连拿下好几个地盘。他见好就收,似乎也知足了,比起以前私盐贩子提心吊胆的生活,如今他坐拥富庶之地,他性格中的一些特点就暴露了出来。
朱元璋对他有一个精准的评价:器小。
张士诚确实没有大志向,但他的的确确是个好人,还是个大好人。他生来就沉默寡言,待人宽大,免除了江浙一带的赋税,江浙一带的百姓受了他的恩惠,纷纷为他修建祠堂。但他的过于宽大和无主见也使得他无法成为枭雄,而只能做一个豪杰。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39013/56f5891707cbb0ac.jpg)
网友评论